第68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文工团又是何物?”
  周涉:“……”我知道才不合理吧!
  在皇帝的死亡凝视下,周涉做出沉思的模样,虚假地揣测:“兴许是文化工作团体的意思。”
  【文工团文化素质很不错,他们的工作安排也很简单,就是搞思想教育。思想教育不能生搬硬套,于是文工团应运而生,还编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段子。
  其中有一些比较经典,比如“周老爷怒骂何扒皮”、“为富不仁,智取豪绅分粮记”、“重审冤案,平定民心”,大剧院前不久还有演出可以看。】
  何景澄:“?”什么东西?他是何扒皮?那周涉是什么?!
  白季松:“……”这说的是重审他家的冤案吗?
  段明渊:“。”算了,分点钱保平安。
  【名字取得简单粗暴,但效果拔群。文工团大搞巡回演出,名声大噪的同时,许多人都知道了中宗的名声。何景澄后知后觉,连忙开始散布谣言:他屠城!杀人!重赋重税!
  但是为时已晚,没人信他。临近肃州等地的城池,半夜里总有人偷偷溜出去。守将无奈之下,开始搞宽进严出,想出城,查你祖宗十八代哦!】
  皇帝有点心动了:“这文工团,听着与戏班无异。京城戏班子成日里唱些什么情情爱爱的,也没有用处,倒不如拉来弘扬我大宁国威。”
  还国威呢陛下。
  对于皇帝的间歇性精神抖擞,周涉假装没听见。
  其他人的关注点在于宽进严出,对此非常不赞同:“严防死守有什么用,真不想让人走,对人好点,比什么都强。”
  也有人心里冷笑。开什么玩笑,真能对百姓好,还能从现在开始装吗?少扒一层皮,比杀了他们都难受吧。
  【这些防守措施有点效果,但不多。第一波百姓涌入肃州之后,惊喜地发现自己到了桃花源,能回家马上写桃花源记。中宗这边也趁热打铁,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政令:拉人头。拉一个人头赏银若干,多一人翻一倍,再多一人再翻一倍。
  政策一出,第二天晚上就有人拖家带口找到府衙,身后跟着乌泱泱一群人,简直把一个村的人都扒拉过来了,支支吾吾地问能不能报销。】
  一个村?
  大家听傻眼了,会算账的开始算账,不会算账的开始胡乱估计:“这得是多少钱?”
  “至少得够他们吃一年了吧?”
  “我看不止,说不定吃十年都够。”
  这得多少钱啊……这种政令能不能现在颁布一下,他们能马上拖家带口过来。
  钱不好赚啊!
  【中宗也完全没想到有人如此神速,效率如此之高。毕竟现在各个城池加强防守,想带这么多人来,那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当然惊讶归惊讶,钱是要给的。他手一挥,就有人扛着钱来了,还好心地帮他送到家里。】
  这谁能不心动。
  虽然守军严防死守,能防得住人心吗?大不了多费点功夫,想跑还是能跑的。
  人口流失可不是好玩的。
  【何景澄知道这个消息,气得险些当场呜呼,回过神就开始骂中宗:不讲武德啊!这家伙居然挖墙角!
  中宗听完立刻回击:阁下无才无德,在这里与我争什么虚名?你没人喜欢,应该回家照照镜子啊,作此神态,叫人读之生笑。唉,耻于与你交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