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仅仅过了两天,这种不安就演变成了实质性的恐慌。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发生在东郊的一个废弃小公园里。
  被害人是一名晚上抄近道回家的夜大女生。她的腹部遭受了重复性的刺戳,有开腹痕迹,部分内脏缺失,伤口凌乱密集。尸体被部分掩盖在落叶下,掩盖得十分仓促马虎。现场发现了非受害人的毛发,一堆呕吐物,以及一个被踩碎了的、劣质的塑料打火机。
  没等警方理清头绪,第三天晚上,第三起案件发生在城北一个待拆迁的棚户区深处。
  夜间独行回家的女工,在一条没有路灯的巷子里遇袭。受害者同样死状凄惨,颈部有深切的割伤,几乎斩首,但刀具显然不够锋利,留下了锯齿状的恐怖创面。
  现场同样留下了杂乱的脚印、一枚可能是挣扎中脱落的廉价纽扣,以及半枚模糊的掌纹。
  和前面两起案件不同的是,尸体旁边有一些有血写下的符号,字体扭曲零乱,上面画了大大的几个“X”,看不清楚到底画了些什么。
  一周之内,三起命案!都是夜间独行女性!死法极其残忍。
  这一次,消息再也捂不住了。
  “又一个!听说死得更惨!”
  “专挑晚上落单的女的下手!”
  “是不是同一个人干的?”
  “听说又是剥皮,又是剖腹砍头的,太可怕了!晚上千万别出门了!”
  恐慌像瘟疫一样在市民中,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飞速蔓延。
  傍晚时分,街上行人明显减少,女性更是寥寥无几。出租车和摩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但司机们也提心吊胆,就怕晚上出门被杀。
  各种版本的谣言通过口耳相传、公用电话、甚至刚刚兴起的网络聊天室和BBS论坛,添油加醋地传播着。
  “变态连环杀手”、“专杀女人”、“外国流窜来的”、“警方束手无策”……这些词汇像一大团乌云笼罩在晏城上空,国庆前夕的喜庆氛围被冲刷得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弥漫全城的恐惧和猜疑。
  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开始整天堵在市公安局门口,要求给个说法。死者家属披麻戴孝跪在市政府门口喊冤,哭号着要血债血偿。上级领导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措辞越来越严厉,要求限期破案的压力如同巨石,重重压在每一个参战民警的心上。
  刑侦支队会议室,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黑板上写满了三起案件的信息,线索杂乱如麻,又似乎隐隐指向某个方向,却始终隔着一层迷雾。
  雷骁眼睛里布满血丝,声音因为连续熬夜和焦虑变得沙哑。
  “我们先从现有的证据出发进行分析。鞋印对比了,是市面上最常见的解放鞋和一款运动鞋,销量巨大,无从查起。指纹和掌纹不全,数据中心做过比对,没结果,可能凶手没前科,也可能是流窜作案我们数据库里没有存档,也可能指纹不清晰无法比对。纽扣、打火机都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来源无法追查,总之……连技术大队、数据中心现在也束手无策!”
  雷骁咬着牙说话:“城西垃圾站、东郊废弃小公园、城北棚户区,案发地点相距百里,忽东忽西,毫无章法可言。凶手到底想要干什么?他的犯罪动机是什么?还会不会继续犯案?什么时候动手?在哪动手?我们查了四天,一无所获!”
  传统的摸排走访,在人海茫茫且凶手行为模式毫无规律的情况下,如同大海捞针,进展缓慢。每拖延一分钟,下一个受害者出现的风险就增加一分,社会的恐慌就加剧一层。
  雷骁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烟灰缸跳了起来:“我们现在就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却连凶手的一丝线索都没有。国庆节眼看就到了,到时候要是再发案……我怎么对得起这身警服,我们怎么跟老百姓交代!”
  他喘着粗气,目光扫过会议室里一张张疲惫而焦灼的脸。
  必须抓紧时间、动用一切力量,将那名制造恐慌的、残害了三名女性的凶手,从茫茫人海里揪出来!
  第137章 模仿
  刑侦支队一大队的市局刑侦支队会议室, 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黑板上贴满了三起命案现场的血腥照片和地形图,红色的记号笔将一个个问号和零散的线索连接起来, 却始终无法汇聚成一个清晰的焦点, 破案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肩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