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叮嘱了一些话:“平时没事多聊聊,哪怕是废话,多听听他的声音,鼓励他说出不同意见,鼓励他和同龄孩子玩耍,支持他发展个人爱好……”
  李父、李母连连点头,甚至还拿出个作业本,说要记下来。
  最后,应璇玑语重心长地说:“重点,还是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再当老好人,要勇敢表达自我。你们这一家三口,就是最温暖、最安全的港湾,不必去讨好别人。”
  李母握着应璇玑的手,久久不愿意放下:“教授,你们都是好人,我听你们的!以后如果我家小伟有出息了,我到京都来找您,给你们磕头!”
  走出李家,再来到赵小鹏家,刚才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赵小鹏家破败不堪,充斥着酒气。赵父醉醺醺地骂骂咧咧,拒绝沟通,走访无法进行,只能通过邻居和社区了解情况。
  赵小鹏的报告上,“家庭暴力”、“生存困境”、“缺乏教育”、“依附于不良同伴”等因子令人揪心。姜凌深深感受到,对这个孩子而言,生存和逃离暴力才是本能,根本谈不上选择。
  每一次家访,姜凌都详细记录,不断充实和完善着每个人的《个体犯罪风险评估报告》。
  第116章 联动
  带着沉甸甸的家访资料和初步报告, 姜凌和应璇玑没有停歇,又来到了案发地所在的辖区派出所,找到了负责该片区的王所长和几位老民警。
  “王所长, 各位同志, 打扰了。”应璇玑开门见山, “案子虽然破了,但这几个孩子,尤其是像王强、赵小鹏这样家庭问题严重、很可能形成惯性,将来从少管所出来,还是要回到咱们辖区。”
  王所长点点头, 眉头紧锁:“是啊,这种半大小子最难弄, 家里管不了,出来没工作,很容易又跟那些混混搅在一起,成为咱们重点‘关注’对象, 三天两头惹事,头疼得很。”
  姜凌立刻接话:“这正是我们来沟通的目的。我们不能只等他们再犯事才管。预防, 要从现在就开始!”
  她拿出陈栋、王强和赵小鹏的报告, 重点强调了他们的风险点和可能的出路:“派出所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熟悉情况, 有威慑力。我们希望能和派出所、社区联动起来,建立一套帮扶机制。”
  王所长也是从基层做起, 深知这些问题少年的危害性,对姜凌提出的帮扶机制很感兴趣:“那你详细说说?”
  姜凌拿出陈栋父亲签名画押的保证书,送到王所长面前:“这是陈栋父亲的保证书,他暴躁易怒, 经常打骂孩子,不过这次经过教育有了较好的认识,写下了保证书。这一份放在派出所,一份放在社会居委会,你们都负责监督。”
  王所长看到陈父那歪歪扭扭的签名,不由得笑骂道:“这个老陈!你们不知道,陈栋曾经来派出所告过他爸,结果被他爸抽了一顿,我们派出所也不好多说什么。现在有了这份保证书,我们就能好好教育一下他了。”
  姜凌道:“你们的态度一定要严肃,不要给陈栋的父亲狡辩的机会。对于家庭暴力,我们派出所不能总按家务事来调解,要认真对待!”
  说起家庭暴力,几名老民警都颇有感触。
  “虽然说现在我们主要还是调解,但有时候也是要区别对待。”
  “你看陈栋,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小时候聪明机灵得很,就是因为老陈太粗暴,一天到晚打他,这有样学样……唉!”
  “行,以后我们不仅让他们写保证书,还要写下违背承诺的处理方式。有工作的让单位处理,没工作的送社区劳动,惩罚如果不到位,保证书就是个装饰。”
  王所长看着被太阳晒得满脸通红、额角冒汗的应璇玑、姜凌,被她们认真工作的态度所感染,郑重点头道:“教授都能放下架子去家访,我们基层民警也不能落后,放心吧,我们一定好好保管保证书,好好监督老陈。”
  姜凌又提到王强:“王强现在的亲人只有奶奶,请你们平时多关注一下老人。政府有帮扶政策,每年对孤寡老人、贫困家庭都有拨款,这一点,请派出所和社区联系一下。最好定期安排人对接王强与他奶奶,让他们祖孙保持畅通的联系。奶奶,是王强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我们善待老人,就是在王强那片柔软的心田里播下爱的种子,这样就能削弱他身上的戾气。”
  见姜凌她们师生工作做得这么细,王所长大受感动:“好,回头我就和社区干部联系,一定落实到位。”
  最后是赵小鹏,对这个生活在暴力之中的少年,姜凌深表同情:“他不是天生坏种,只是为了生存走上了歧路,这一点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可以送他进工读学校,让他学习一技之长,教会他生存技能,等他出来之后就能养活自己。”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