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真是熟人,闻秀芬,林晓月的母亲,印染厂职工。去年因为自行车铃铛失窃案,姜凌和她打过交道,帮她摆脱了钱建设的钳制,让她与女儿的生活重新走上正轨。
  李秋芸和姜凌不熟,但听说过她的故事,一见到她从后门进来,立刻站起身,老老实实地称了一声:“姜老师!”
  闻秀芬的视线定格在姜凌身上。
  “姜警官?”闻秀芬眼睛一亮,仿佛见到亲人一般冲上前去,一把拉住姜凌的胳膊。
  姜凌穿的是短袖,小臂被闻秀芬抓住,肌肤接触,姜凌的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
  孤儿院成长的经历让她对突如其来的肢体接触有着本能的防御和不适,即使重生后找到了亲生父母,这种深植的疏离感也只是稍有缓解,并未完全消失。
  看着闻秀芬眼中那份焦灼的求助,姜凌强行压下了那瞬间的僵硬,没有躲闪,只是轻轻抽出胳膊,温声道:“秀芬姐,怎么了?”
  “姜警官,真的是你,你回来了?这真是太好了。你心肠好,赶紧去帮帮小宇吧。”闻秀芬的声音带着哭腔,语速飞快,“就在我们印染厂筒子楼,你以前去过的,还记得吗?我住三楼,张明辉住我楼上,他又在打小宇。”
  李秋芸嘀咕了一句:“爸爸打孩子,以前也报过警,我们能怎么办?也只能教育教育。”
  姜凌看了李秋芸一眼。
  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姜凌年纪没比自己大多少,但迎上她那双清冽眸子,李秋芸不由自主地有些心虚,赶紧闭上了嘴。
  闻秀芬心中焦急,忙解释道:“不不不,这次真的不一样,那动静像要杀人一样。小宇,我上次看到他胳膊上一大片青紫,他爸说是摔的,可我看那形状,分明是掐出来、拧出来的。谁家打孩子是这样打的?像对仇人一样!”
  闻秀芬曾经被亡夫家暴,一看到孩子身上的伤便触及痛苦往事,因此都会格外关注与敏感。
  李振良是个有些溺爱孩子的父亲,一听到有人打孩子,立马怒目圆睁:“太不像话了!孩子应该好好教育,管教孩子最多就是打几下屁股,哪能这样下死手?”
  刘浩然也皱起了眉毛,转过身问跟着过来的魏长锋:“老魏,闻大姐说报过警,你们教育过,为什么还在继续啊?”
  魏长锋叹了一口气:“小宇妈妈去世了,只有张明辉一个亲人,我们能怎么办?难道把他抓起来?小宇才七岁,没人照顾,只能批评教育了。”
  李秋芸找出以前的报案记录,认真解释道:“我们上门核查过。张明辉态度诚恳,说只是孩子不听话管教一下。他说胳膊上的伤是孩子调皮磕碰,那个孩子也承认是自己不小心。我们看现场没有其他明显虐待证据,初步判断为家庭管教方式不当,应该是邻里误会,对张明辉予以口头警告,进行了教育,未立案。”
  姜凌并没有接报案记录。
  李秋芸口齿清晰,介绍案情逻辑清晰,姜凌一听便明白了。她点了点头,看向魏长锋:“先前管教钱大荣的时候,我们所里不是搞了个‘家-校-社区’联动机制吗?这个案子也可以用起来。”
  魏长锋没有说话。
  说实话,姜凌当时制定的这个‘家-校-社区’联动机制非常好,但太耗神。
  姜凌团队责任心强、不怕辛苦、不计较得失,跑学校、做家访,和社区干部反复沟通,这才有了这个‘家-校-社区’联动机制的存在。
  ——对那些让人头痛的问题少年、多次批评教育不改正的家暴者,通过全方位社会监控,可以有效预防犯罪。
  但他们离开后,这个联动机制便没有启动过。
  刚分配来的警校毕业生刚入职都有些青涩,熟悉辖区还有个过程,社区干部都认不全,怎么联动?
  拿张明辉这个案子来说,亲爸打孩子,问题也并不严重,派出所民警怎么管?
  中国式教育,历来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
  于是……就有了闻秀芬报警急得跳脚,李秋芸不急不慢填报警记录表的这一幕。
  姜凌看出来了魏长锋的为难,没有再问,而是对闻秀芬说:“走!我们跟你去看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