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2 / 3)
留守在外的两名龙骧卫疾退数步,踉跄跌入殿内,迅疾关上大门。
其中一人咬牙拔下左肩弩箭掷地,顾不得呼痛,先道:“对方至少有五十人。”
此队队将心头骤紧,厉喝道:“结阵。”
九人背靠背结成战阵,刀锋向外,死守殿门。
外间敌人几次突围未果,攻势暂歇,众人刚松一口气,却听得桐油泼溅之声四起。
奉和道:“必须破门突围。”
龙骧卫队将阻止道:“敌众我寡,暗箭难防,贸然出去无异于送死。”
“火势一起,也是瓮中之鳖,一个都逃不了。”
知他说得有理,横竖都是一个死字,队将深吸一口气,终是颔首同意。
殿门方启,密不透风的弩箭如黑云压顶而来,众人使出浑身解数竭力格挡,也免不了纷纷挂彩。
趁敌人换箭的间隙,奉和率先纵身冲出,其余八人紧随其后。九人刚在石阶下稳住阵脚,又是一轮箭雨疾攻而至。
奉和一边格挡,一边环顾四周,厉声喝道:“混入敌阵!”
话音未落,身形疾动,他已先一步掠入敌群,其余龙骧卫紧随而上。
埋伏在殿顶的弓箭手怕伤及自己人,投鼠忌器,迫不得已暂停攻势。
守在越神祠前的伏兵见状蜂拥而上,将龙骧卫众人逼至战圈中心,举刀迎上。
敌人人多势众,九人很快被冲散,各自陷入苦战。对方招式狠绝,一言不发,既不自报家门,也不开口劝降,刀刀直取要害。
鏖战一炷香后,众人皆已身负重伤,更有两人兵刃脱手,当场被乱刀砍倒。
龙骧卫队将面沉如铁,伺机跃至奉和身侧,低声道:“你伤势较轻,身手也最好,我来开路,你先走。”
奉和不肯:“断没有独自逃命的道理。”
“证物恐怕只此一份!”
奉和咬牙,终于点头。
队将骤然暴起,疾冲上前,瞬间将一名劲敌割喉,一线血珠喷溅开来,周边绝大部分火力围攻而至。余下龙骧卫见状,也明白过来其意图,亦纷纷疾奔而至,以搏命之势硬生生在敌阵中撕出一条血路。
“诸位恩情,定当铭记!”奉和趁机纵身冲出。
身后厮杀声震天,追兵紧咬不放,奉和一路疾奔至先前那间茅草屋。留守在内的两人闻声而出,一见情形便知不妙,当即就要赶往越神祠支援。
奉和从怀中取出那卷分毫未损的绢帛,塞给二人:“我来断后,务必亲手将此物交给崔相。”
二人见他伤重,迟疑不决,奉和冷叱:“此行死伤惨重,就是为了它。你二人未曾负伤,行动更快,更能互相掩护,还犹豫什么?”
二人凛然领命,转身疾奔而去。
奉和横刀站于林中,微眯双目,看向枝叶间泄下的炽烈日光,举袖慢慢擦拭手中的斩岳刀。
日光渐渐变得暗淡,慢慢消散于群山之后,四野像笼盖着一块正在渍染的青布,在染料缸中浸久了,慢慢沤染为墨色。
暮色之下,两名绥宁县衙的差役正厉声呵斥:“走快些,照这个脚程,还得个把时辰才能到驿站。” ↑返回顶部↑
其中一人咬牙拔下左肩弩箭掷地,顾不得呼痛,先道:“对方至少有五十人。”
此队队将心头骤紧,厉喝道:“结阵。”
九人背靠背结成战阵,刀锋向外,死守殿门。
外间敌人几次突围未果,攻势暂歇,众人刚松一口气,却听得桐油泼溅之声四起。
奉和道:“必须破门突围。”
龙骧卫队将阻止道:“敌众我寡,暗箭难防,贸然出去无异于送死。”
“火势一起,也是瓮中之鳖,一个都逃不了。”
知他说得有理,横竖都是一个死字,队将深吸一口气,终是颔首同意。
殿门方启,密不透风的弩箭如黑云压顶而来,众人使出浑身解数竭力格挡,也免不了纷纷挂彩。
趁敌人换箭的间隙,奉和率先纵身冲出,其余八人紧随其后。九人刚在石阶下稳住阵脚,又是一轮箭雨疾攻而至。
奉和一边格挡,一边环顾四周,厉声喝道:“混入敌阵!”
话音未落,身形疾动,他已先一步掠入敌群,其余龙骧卫紧随而上。
埋伏在殿顶的弓箭手怕伤及自己人,投鼠忌器,迫不得已暂停攻势。
守在越神祠前的伏兵见状蜂拥而上,将龙骧卫众人逼至战圈中心,举刀迎上。
敌人人多势众,九人很快被冲散,各自陷入苦战。对方招式狠绝,一言不发,既不自报家门,也不开口劝降,刀刀直取要害。
鏖战一炷香后,众人皆已身负重伤,更有两人兵刃脱手,当场被乱刀砍倒。
龙骧卫队将面沉如铁,伺机跃至奉和身侧,低声道:“你伤势较轻,身手也最好,我来开路,你先走。”
奉和不肯:“断没有独自逃命的道理。”
“证物恐怕只此一份!”
奉和咬牙,终于点头。
队将骤然暴起,疾冲上前,瞬间将一名劲敌割喉,一线血珠喷溅开来,周边绝大部分火力围攻而至。余下龙骧卫见状,也明白过来其意图,亦纷纷疾奔而至,以搏命之势硬生生在敌阵中撕出一条血路。
“诸位恩情,定当铭记!”奉和趁机纵身冲出。
身后厮杀声震天,追兵紧咬不放,奉和一路疾奔至先前那间茅草屋。留守在内的两人闻声而出,一见情形便知不妙,当即就要赶往越神祠支援。
奉和从怀中取出那卷分毫未损的绢帛,塞给二人:“我来断后,务必亲手将此物交给崔相。”
二人见他伤重,迟疑不决,奉和冷叱:“此行死伤惨重,就是为了它。你二人未曾负伤,行动更快,更能互相掩护,还犹豫什么?”
二人凛然领命,转身疾奔而去。
奉和横刀站于林中,微眯双目,看向枝叶间泄下的炽烈日光,举袖慢慢擦拭手中的斩岳刀。
日光渐渐变得暗淡,慢慢消散于群山之后,四野像笼盖着一块正在渍染的青布,在染料缸中浸久了,慢慢沤染为墨色。
暮色之下,两名绥宁县衙的差役正厉声呵斥:“走快些,照这个脚程,还得个把时辰才能到驿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