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2 / 3)
周缨舒了口气,眉却仍轻轻蹙着。
“三叔不许叫人知道你与崔府有旧。”崔易想了想,说,“但在宫中这些时日,有你在身侧照拂,我总还是像在府里。那时在府中,母亲让我这般称你,我却调皮从未如此唤过,如今寻得机会,无人处便这般称你一声罢。”
周缨心中生出愧疚,面上却含笑赞许道:“短短两月,易哥儿一下便脱了稚气,稳重许多,长大了。”
崔易“嗯”了一声:“每次休沐回家,母亲都会耳提面命,道宫中处处不由己,叫我务必稳重,不可再像以前一般诸事由心。听多了,也就刻在脑中了。”
风拂枝叶,沙沙作响,周缨扭头看着一串金黄的枇杷,悄悄吸了吸鼻:“快去休息吧。我叫人摘些枇杷下来,今年恐还没尝过新鲜的呢,待会儿醒了好尝尝。”
崔易说好,告辞回房。
周缨又站了片刻,却没有叫庄子上的人来摘,反而借来竹篓,自个儿忙活了一整个晌午,摘下两篮最成熟的枇杷,清洗干净,分成四份叫人送了去。
下晌,崔述安排庄上的农夫教齐延锄地。
因太子要躬耕,又年幼,便弃犁铧不用,而以人力耕之。毕竟年幼,来亲眼看看,知晓农耕之始末就算极好的,但崔述严厉,齐延和崔易也都还算有心,二人拿着特制的小号锄头,模仿着农夫像模像样地锄了一会子地,便累得直不起腰,站在一侧直擦汗。
待缓过来,瞧见这一小块单独辟出来作教学用的地块还有八成未锄,齐延颇有些惭愧,招呼侍从一起加入,道:“往日只闻物力维艰,今日躬耕才算深悟。各位不要拘泥于礼节,今日畅快做一回农夫,晚间按各自锄地几何评比论赏。”
周缨隔着远远伺候在侧,本聚精会神地瞧着几位官员随同耕种,这会子得了令,倒起了兴致,挑选了一把还算趁手的锄头,沿田垄纵向锄完地,又横向再锄一遍,再取钉齿耙将大土块耙碎。
齐延看得生奇,不多时手上的动作便渐渐忘了,认真瞧着周缨的动作,奇道:“周女史竟这般娴熟,以前曾事农耕?”
周缨停下手上动作,回道:“少时曾以此为生。”
齐延愣了一下,拿着锄头走近,认真道:“原来身侧便有农耕之师,那今日可要多向周女史请教。”
见他这般用心,并不敷衍了事,周缨心中欢喜,手把手地教他:“耕地要重深耕,耕至六寸,既可蓄水抗旱,又不至于翻出底层贫瘠之土,更宜小麦生长。耕完纵横各耙一遍,确保土壤细碎,以防麦种悬空、出苗不齐。至于要分沟而种,一是沟槽能聚雨水保湿,二是便于顺沟锄草,三则增加通风透光,来日结穗方能大颗饱满。”
崔易在旁听了一耳,亦停下动作凑到近前,听周缨细讲。
毕竟亲自劳作数年,要领皆牢记于心,周缨讲授要点时颇有条理,两个半大的孩子亦听得清楚明晰。
周缨边锄地边讲解,待她话音落下,齐延和崔易已是按捺不住兴致,劲头饱满地各自选了一小片地锄起来。
周缨直起身子擦汗,一转头对上一道目光,崔述对她露出一个赞许的笑。
她迟疑了下,屈膝行了半礼。
王举瞧崔述一眼,目光又落在周缨身上,不明所以地感叹道:“到底是长侍殿下身边的人,这位女史倒比雍王准备的农夫讲得还好些。”
“农夫虽以农耕为生,却未必懂得如何教人。”
王举点头表示赞同。
周缨已走到齐延身侧,齐延趁着乏累歇息的功夫问她:“周女史可知这片地,一年收成几何?”
“南方主种稻,冬季闲田种麦,一年两耕,土地得不到休息,地力降低,且春季多雨,易生病害,一亩地,在我老家,收麦在一石左右。”
“哦?”齐延心生疑惑,“既种麦条件不及北方,还能收成一石,为何我方才问皇叔的佃农,他却说收成只有半数。”
周缨点点头:“一来是北地雨水少些,也会影响收成。二来…”
她犹疑了下,没有往下说。
齐延求知欲起,追问道:“二来如何?”
周缨想了想,方慢慢说:“穷苦人家恨不能榨干每一分土地,每多种一株,便减一分挨饿的可能,连路边的犄角旮旯都要想方设法种上粮食,地界相邻的两家常有为此动手打起来的。但雍王府的这片良地庄子,有一半是作果园用的。” ↑返回顶部↑
“三叔不许叫人知道你与崔府有旧。”崔易想了想,说,“但在宫中这些时日,有你在身侧照拂,我总还是像在府里。那时在府中,母亲让我这般称你,我却调皮从未如此唤过,如今寻得机会,无人处便这般称你一声罢。”
周缨心中生出愧疚,面上却含笑赞许道:“短短两月,易哥儿一下便脱了稚气,稳重许多,长大了。”
崔易“嗯”了一声:“每次休沐回家,母亲都会耳提面命,道宫中处处不由己,叫我务必稳重,不可再像以前一般诸事由心。听多了,也就刻在脑中了。”
风拂枝叶,沙沙作响,周缨扭头看着一串金黄的枇杷,悄悄吸了吸鼻:“快去休息吧。我叫人摘些枇杷下来,今年恐还没尝过新鲜的呢,待会儿醒了好尝尝。”
崔易说好,告辞回房。
周缨又站了片刻,却没有叫庄子上的人来摘,反而借来竹篓,自个儿忙活了一整个晌午,摘下两篮最成熟的枇杷,清洗干净,分成四份叫人送了去。
下晌,崔述安排庄上的农夫教齐延锄地。
因太子要躬耕,又年幼,便弃犁铧不用,而以人力耕之。毕竟年幼,来亲眼看看,知晓农耕之始末就算极好的,但崔述严厉,齐延和崔易也都还算有心,二人拿着特制的小号锄头,模仿着农夫像模像样地锄了一会子地,便累得直不起腰,站在一侧直擦汗。
待缓过来,瞧见这一小块单独辟出来作教学用的地块还有八成未锄,齐延颇有些惭愧,招呼侍从一起加入,道:“往日只闻物力维艰,今日躬耕才算深悟。各位不要拘泥于礼节,今日畅快做一回农夫,晚间按各自锄地几何评比论赏。”
周缨隔着远远伺候在侧,本聚精会神地瞧着几位官员随同耕种,这会子得了令,倒起了兴致,挑选了一把还算趁手的锄头,沿田垄纵向锄完地,又横向再锄一遍,再取钉齿耙将大土块耙碎。
齐延看得生奇,不多时手上的动作便渐渐忘了,认真瞧着周缨的动作,奇道:“周女史竟这般娴熟,以前曾事农耕?”
周缨停下手上动作,回道:“少时曾以此为生。”
齐延愣了一下,拿着锄头走近,认真道:“原来身侧便有农耕之师,那今日可要多向周女史请教。”
见他这般用心,并不敷衍了事,周缨心中欢喜,手把手地教他:“耕地要重深耕,耕至六寸,既可蓄水抗旱,又不至于翻出底层贫瘠之土,更宜小麦生长。耕完纵横各耙一遍,确保土壤细碎,以防麦种悬空、出苗不齐。至于要分沟而种,一是沟槽能聚雨水保湿,二是便于顺沟锄草,三则增加通风透光,来日结穗方能大颗饱满。”
崔易在旁听了一耳,亦停下动作凑到近前,听周缨细讲。
毕竟亲自劳作数年,要领皆牢记于心,周缨讲授要点时颇有条理,两个半大的孩子亦听得清楚明晰。
周缨边锄地边讲解,待她话音落下,齐延和崔易已是按捺不住兴致,劲头饱满地各自选了一小片地锄起来。
周缨直起身子擦汗,一转头对上一道目光,崔述对她露出一个赞许的笑。
她迟疑了下,屈膝行了半礼。
王举瞧崔述一眼,目光又落在周缨身上,不明所以地感叹道:“到底是长侍殿下身边的人,这位女史倒比雍王准备的农夫讲得还好些。”
“农夫虽以农耕为生,却未必懂得如何教人。”
王举点头表示赞同。
周缨已走到齐延身侧,齐延趁着乏累歇息的功夫问她:“周女史可知这片地,一年收成几何?”
“南方主种稻,冬季闲田种麦,一年两耕,土地得不到休息,地力降低,且春季多雨,易生病害,一亩地,在我老家,收麦在一石左右。”
“哦?”齐延心生疑惑,“既种麦条件不及北方,还能收成一石,为何我方才问皇叔的佃农,他却说收成只有半数。”
周缨点点头:“一来是北地雨水少些,也会影响收成。二来…”
她犹疑了下,没有往下说。
齐延求知欲起,追问道:“二来如何?”
周缨想了想,方慢慢说:“穷苦人家恨不能榨干每一分土地,每多种一株,便减一分挨饿的可能,连路边的犄角旮旯都要想方设法种上粮食,地界相邻的两家常有为此动手打起来的。但雍王府的这片良地庄子,有一半是作果园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