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缨垂目,继续翻阅着手中的漕运日志。
  行船在外,押纲官并未仔细斟酌辞格,文句平实,周缨翻阅得快,不多时便将此次行船记注都看了一遍,确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妥之处,便闲话道:“这押纲官现在何处呢?”
  “自然是刑部。”崔述淡道,“薛向自来恃才傲物,入了刑部亦是刚愎自用,谁也不放在眼里,王公贵族走上一遭,亦免不了脱层皮。此次这押纲官虽由发运使亲自担任,官阶比普通押纲官高上不少,但日子恐怕也并不好过。”
  周缨侧目看了他一眼:“圣上为何用他替你?”
  “永定侯扶立圣上有功,长子左迁岂不合理?”崔述随口一说,未将理由全数道尽。
  周缨若有所思地看着更漏,又确认了一遍:“这是抄本还是原本?”
  “原本。”
  心中有数,周缨又问:“无论户部是否有参与,当务之急,要么人证翻供,要么物证证伪,才能让这个已经陷入僵局的案子寻得突破口对不对?否则此案恐怕要不了了之了。”
  “你心中既有判断,不必事事问我。”
  周缨长吸了口气,指着那本漕河日志的装订线,认真道:“我不知道这是否与案件有关,但这册子的装订线有问题。”
  崔述一愣,接过仔细翻看,摇头道:“用的是官定的靛蓝染线,装订针法与孔距也不见不妥,各页纸墨成色皆无异,页中有钤印,字迹亦无模仿作假之迹,一应事宜并无造假之迹,我倒并未看出来这册子有问题。”
  “文书作伪历来是涉官案件的重点侦查方向,薛向也定派人将这册子翻来覆去查了数十遍了,想来并无所获。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听他如此说,周缨这会子却有些不太确定了,只道:“刑部能人众多,若刑部认为没有蹊跷,想必是我想错了。”
  “未必。”崔述引她继续往下说,“你未曾习过断案章法,虽可能剑走偏锋,但也因此不落窠臼,更能别具巧思,恰是断案关键也说不定。”
  受他鼓励,周缨思虑片刻,肯定道:“按《则例》规定,官府公文簿册皆用靛蓝染线不假,后廷亦同此制,但据我近来接触之文书,官用线材乃京郊产的净蚕线,这册子用的却是宁州的明丝线,两者粗看质地极其接近,若非常事蚕桑者,分辨起来极有难度。”
  在心中再度斟酌片刻,周缨极肯定地接道:“但净蚕线质地微糙,公文翻阅频繁,为避免散册,常例用的是六股。明丝线则更韧,市面常售的较净蚕线少一股,也能达到相似效果。总之,即便纸墨字迹钤印皆无错漏,这亦不是发运司给押纲官的那本册子。”
  她鼓足勇气,说出自己的猜测:“要么这一开始便是本伪册,要么有手艺精巧的工匠于后拆解,并按原有印迹重新装订过,故看来与真册并无差别。”
  崔述将册子翻至一月廿四沉船那日,仔细再阅了一遍当日的记注,“船行至真定县,突遇急雨,水涨两尺三寸,行船沉没九艘,余七十九艘”。
  仍旧没有破绽,漕河定例,一船载四百石粮,确沉没三千六百石粮。
  然而若周缨所言非虚,这漕运日志下当有蹊跷。
  崔述慢慢将那册子攥紧了:“我会将此言转告薛侍郎,若此案告破,首功当是你。”
  周缨一笑:“我还不敢论政,是要论功,还是要砍我头还难说吧?”
  那笑比案上的娇杏更显春日暄妍,崔述不禁跟着笑了下:“在景和宫做事如何?”
  他毫无芥蒂地问来,似乎如方才所言,当真已将易哥儿之事彻底放下,再无半点介怀。
  她一时有些懵,间杂半分忐忑,片刻才答:“皇后驭下严肃,也不失宽仁,赏罚有度。”
  一派官方说辞,崔述轻嗤:“你倒将这套圆滑世故学得一点不差。”
  “我是真心的。”周缨没忍住为自己辩驳。
  “圣上信重皇后,章皇后此人亦……”
  那话却没有说下去,似他对章皇后了解颇深一般,周缨疑惑地盯着他,崔述却只是道:“算是明主,认真做事,自会得到你想要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