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3 / 3)
张氏本是何氏的附庸家族, 后来独立出来, 在汶陵自立门户。他们收人毫无门槛,只要有一技之长, 管你出身如何、过往履历干不干净, 统统可以当门客。不仅包吃包住,还提供修炼资源和灵丹妙药, 对那些出身寒微的修士来说简直是天降馅饼。
张氏盯上了丹心宗, 结果可想而知,宗门的优秀弟子, 要么自己跑路, 要么被张氏挖走。宗门招不到新人,连当初一起建派的姐妹兄弟都陆续离开, 最后杨氏撑不下去,只得关闭外山宗门,带着剩下的人下山,在水梨乡重操旧业,改行做起了丹药买卖。
丹心宗变成了丹心堂,杨氏也从此不再纠结修仙问道的事,专心做生意。几代人经营下来,丹心堂越做越大,赚得盆满钵满。只是当年建在山顶的宗门旧址,却一直无人问津,荒废至今。
苏筝看准了这块地。
对别人来说,这里偏远、破旧,不值一提。可对青云阁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一来,它位于南青山外山,离苏筝隐居处很近,离青云阁也不远,搬过去不用长途跋涉;二来,它地势偏僻,又位于山顶,远离闹市,要安静不少,是难得的清修之所;三来,此地多年无人问津,售价预计不会过高,等青鸟将现在居住的那座院子卖了,再加上自己典当一些丹药符咒之类的东西贴补,买下这里应该不成问题。
桃符消息灵通,她道丹心堂传承五代,从不涨价造假,堂主还时常接济贫寒人家。凭这一点,苏筝对它都添了三分好感。
这次来谈买卖,有尚瑶师徒坐镇青云阁,苏筝和青鸟才能放心出门。她们还带上了桃符,希望借着她那种能言善辩的本事,讨些便宜。
丹心堂的丹药、符咒等各类售卖的货品均陈列于一楼大厅,二层专设雅间待客,丹心堂临街而建,坐落于水梨乡最好的市口,四周商铺林立鳞次栉比,道上的行人也络绎不绝,吆喝声、嬉戏打闹声不绝于耳,这些喧嚣之声却未能传入二楼雅间半分,足见丹心堂在建造时是用了好料的。
堂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伙计恭敬地奉上茶盏,赔着笑:“实在对不住,掌柜不在,已派人去请堂主了,劳烦三位稍候片刻。”
苏筝早听闻丹心堂主杨宜醉心炼丹,鲜少露面,也不急,与青鸟、桃符一同静候。茶过三巡,一位衣着光鲜、面容富态的中年男子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来,远远便拱手笑道:“贵客临门,失礼失礼!在下杨宜,乃丹心堂堂主,听闻二位有意买下南青山那块旧地?”
热情倒是热情,就是那面相没有半点生意人的精明,怎么还有些冤大头的感觉。 ↑返回顶部↑
张氏盯上了丹心宗, 结果可想而知,宗门的优秀弟子, 要么自己跑路, 要么被张氏挖走。宗门招不到新人,连当初一起建派的姐妹兄弟都陆续离开, 最后杨氏撑不下去,只得关闭外山宗门,带着剩下的人下山,在水梨乡重操旧业,改行做起了丹药买卖。
丹心宗变成了丹心堂,杨氏也从此不再纠结修仙问道的事,专心做生意。几代人经营下来,丹心堂越做越大,赚得盆满钵满。只是当年建在山顶的宗门旧址,却一直无人问津,荒废至今。
苏筝看准了这块地。
对别人来说,这里偏远、破旧,不值一提。可对青云阁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一来,它位于南青山外山,离苏筝隐居处很近,离青云阁也不远,搬过去不用长途跋涉;二来,它地势偏僻,又位于山顶,远离闹市,要安静不少,是难得的清修之所;三来,此地多年无人问津,售价预计不会过高,等青鸟将现在居住的那座院子卖了,再加上自己典当一些丹药符咒之类的东西贴补,买下这里应该不成问题。
桃符消息灵通,她道丹心堂传承五代,从不涨价造假,堂主还时常接济贫寒人家。凭这一点,苏筝对它都添了三分好感。
这次来谈买卖,有尚瑶师徒坐镇青云阁,苏筝和青鸟才能放心出门。她们还带上了桃符,希望借着她那种能言善辩的本事,讨些便宜。
丹心堂的丹药、符咒等各类售卖的货品均陈列于一楼大厅,二层专设雅间待客,丹心堂临街而建,坐落于水梨乡最好的市口,四周商铺林立鳞次栉比,道上的行人也络绎不绝,吆喝声、嬉戏打闹声不绝于耳,这些喧嚣之声却未能传入二楼雅间半分,足见丹心堂在建造时是用了好料的。
堂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伙计恭敬地奉上茶盏,赔着笑:“实在对不住,掌柜不在,已派人去请堂主了,劳烦三位稍候片刻。”
苏筝早听闻丹心堂主杨宜醉心炼丹,鲜少露面,也不急,与青鸟、桃符一同静候。茶过三巡,一位衣着光鲜、面容富态的中年男子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来,远远便拱手笑道:“贵客临门,失礼失礼!在下杨宜,乃丹心堂堂主,听闻二位有意买下南青山那块旧地?”
热情倒是热情,就是那面相没有半点生意人的精明,怎么还有些冤大头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