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2 / 3)
端午前夕,布庄后院的三口染缸同时开染。温含章坐在藤椅上指挥,阿蘅带着小学徒们忙前忙后。
"茜草要浸足十二个时辰。"她指着中间那口缸,"你澜婆婆年轻时改良的方子..."
沈知澜在葡萄架下监工,手里捧着本陈年账册。她的视力已经不太好了,但凭着记忆仍能指出染料的配比问题。
"澜婆婆,"阿蘅好奇地问,"您和章婆婆是怎么想出金线防伪的法子的?"
沈知澜合上册子,目光飘向远方:"那是个很长的故事..."
温含章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将手搭在她肩上:"简单说,就是被你澜婆婆的倔脾气逼出来的。"
孩子们哄笑起来。沈知澜握住肩上那只苍老的手,轻轻捏了捏。七十年的光阴在指间流转,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如今都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番外二十一·锦年如歌(下)
中秋夜,沈宅的四代人齐聚后院。阿蘅带着弟弟妹妹们挂灯笼,小满的孙子们在石桌上摆月饼。温含章和沈知澜坐在最老的葡萄架下,膝上盖着同一条百衲被。
"尝尝这个。"温含章掰了小块莲蓉月饼,递到沈知澜嘴边。
沈知澜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忽然笑道:"比我们成亲那年的甜。"
阿蘅耳朵尖,立刻凑过来:"太婆们什么时候成的亲呀?"
温含章指向院角那棵银杏树:"那下面,六十年前的七夕。"
月光如水,照在两位老人交握的手上。她们腕间的白玉镯已经戴了七十多年,比任何婚书都更能证明这段情缘。阿蘅忽然跑回屋里,捧出个精致的锦盒:
"我照着您们当年的定情信物做的!"
第 47 章
盒中是两方新绣的帕子,拼在一起正是朵并蒂莲。温含章眼眶发热,沈知澜则从怀中掏出那两块珍藏多年的旧帕——布已泛黄,但情意如新。
子时的钟声响起,重孙们轮流来磕头。温含章靠在沈知澜肩头,轻声道:"这一生,真好。"
沈知澜握紧她的手,十指相扣。月光下,两条影子融为一体,如同她们交织一世的命运。
番外二十二·春蚕新语
清明时节,细雨润湿了沈家桑园的泥土。阿蘅带着六岁的女儿桑桑蹲在蚕室门口,小心翼翼地将新孵的蚕蚁移到竹匾里。
"要这样轻轻扫。"阿蘅捏着鹅毛的手势,与七十年前温含章教她时一模一样,"太外婆们说,蚕宝宝最怕手汗。"
桑桑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忽然指向内室:"娘亲,那是什么?"
蚕室东墙挂着幅泛黄的织锦,上面绣着两个年轻女子在桑树下教孩童养蚕的场景。阿蘅眼眶微热:"那是你澜太婆和章太婆,在教你外婆认蚕种。"
正说着,里屋传来木杖点地的声响。沈知澜拄着拐慢慢走出来,百岁高龄的她腰背佝偻,但眼神依然清明:"今年的蚁蚕壮实。"
阿蘅连忙扶她坐在藤椅上。桑桑献宝似的举起竹匾:"澜太婆看!我放的桑叶!"
沈知澜眯着眼看了看,忽然笑道:"比你章太婆当年细心多了。"她指向织锦上那个穿月白衫子的身影,"她第一次养蚕,把整筐桑叶都倒进去了。"
桑桑咯咯笑起来,忽然发现藤椅旁的小几上摆着个奇怪的木匣:"这是什么呀?"
"是宝贝。"沈知澜颤巍巍打开匣子,里面躺着两块残破的旧帕子,拼在一起是朵歪歪扭扭的并蒂莲。
番外二十三·染坊余韵 ↑返回顶部↑
"茜草要浸足十二个时辰。"她指着中间那口缸,"你澜婆婆年轻时改良的方子..."
沈知澜在葡萄架下监工,手里捧着本陈年账册。她的视力已经不太好了,但凭着记忆仍能指出染料的配比问题。
"澜婆婆,"阿蘅好奇地问,"您和章婆婆是怎么想出金线防伪的法子的?"
沈知澜合上册子,目光飘向远方:"那是个很长的故事..."
温含章不知何时走到她身后,将手搭在她肩上:"简单说,就是被你澜婆婆的倔脾气逼出来的。"
孩子们哄笑起来。沈知澜握住肩上那只苍老的手,轻轻捏了捏。七十年的光阴在指间流转,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如今都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谈。
番外二十一·锦年如歌(下)
中秋夜,沈宅的四代人齐聚后院。阿蘅带着弟弟妹妹们挂灯笼,小满的孙子们在石桌上摆月饼。温含章和沈知澜坐在最老的葡萄架下,膝上盖着同一条百衲被。
"尝尝这个。"温含章掰了小块莲蓉月饼,递到沈知澜嘴边。
沈知澜就着她的手咬了一口,忽然笑道:"比我们成亲那年的甜。"
阿蘅耳朵尖,立刻凑过来:"太婆们什么时候成的亲呀?"
温含章指向院角那棵银杏树:"那下面,六十年前的七夕。"
月光如水,照在两位老人交握的手上。她们腕间的白玉镯已经戴了七十多年,比任何婚书都更能证明这段情缘。阿蘅忽然跑回屋里,捧出个精致的锦盒:
"我照着您们当年的定情信物做的!"
第 47 章
盒中是两方新绣的帕子,拼在一起正是朵并蒂莲。温含章眼眶发热,沈知澜则从怀中掏出那两块珍藏多年的旧帕——布已泛黄,但情意如新。
子时的钟声响起,重孙们轮流来磕头。温含章靠在沈知澜肩头,轻声道:"这一生,真好。"
沈知澜握紧她的手,十指相扣。月光下,两条影子融为一体,如同她们交织一世的命运。
番外二十二·春蚕新语
清明时节,细雨润湿了沈家桑园的泥土。阿蘅带着六岁的女儿桑桑蹲在蚕室门口,小心翼翼地将新孵的蚕蚁移到竹匾里。
"要这样轻轻扫。"阿蘅捏着鹅毛的手势,与七十年前温含章教她时一模一样,"太外婆们说,蚕宝宝最怕手汗。"
桑桑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忽然指向内室:"娘亲,那是什么?"
蚕室东墙挂着幅泛黄的织锦,上面绣着两个年轻女子在桑树下教孩童养蚕的场景。阿蘅眼眶微热:"那是你澜太婆和章太婆,在教你外婆认蚕种。"
正说着,里屋传来木杖点地的声响。沈知澜拄着拐慢慢走出来,百岁高龄的她腰背佝偻,但眼神依然清明:"今年的蚁蚕壮实。"
阿蘅连忙扶她坐在藤椅上。桑桑献宝似的举起竹匾:"澜太婆看!我放的桑叶!"
沈知澜眯着眼看了看,忽然笑道:"比你章太婆当年细心多了。"她指向织锦上那个穿月白衫子的身影,"她第一次养蚕,把整筐桑叶都倒进去了。"
桑桑咯咯笑起来,忽然发现藤椅旁的小几上摆着个奇怪的木匣:"这是什么呀?"
"是宝贝。"沈知澜颤巍巍打开匣子,里面躺着两块残破的旧帕子,拼在一起是朵歪歪扭扭的并蒂莲。
番外二十三·染坊余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