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明烛的眼泪突然涌出。她跪下来握住清鸢的脚踝,感受到那里的温度比往常要高。清鸢的竹杖倒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还不够灵活..."清鸢喘着气说,手指却灵活地穿针引线,"但绣完《百草图》...足够了。"
  周会长默默取出个布包,里面是套陈旧的绣具:"兰舟的。"她将一枚特制的顶针戴在清鸢中指上,"适合你现在的指法。"
  顶针内侧刻着个小小的"舟"字。清鸢摩挲着那个字,突然抬头:"比试之后...能否请您..."
  "重建三兰绣派?"周会长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老身正有此意。"她转向明烛,"丫头,你娘留下的药染方子..."
  明烛已经翻开《本草图谱》,指着被药汁浸透的那页:"这里写着'月露染'之法..."月光恰好照在页面上,原本模糊的字迹渐渐显现,是一首古怪的诗诀。
  三人头挨着头研究诗诀时,月光移到了清鸢未完成的绣品上。青碧色的丝线突然泛出银光,勾勒出一株完整的草药轮廓——正是《本草图谱》第七十六页记载的白芨。
  "我明白了!"明烛突然抓住清鸢的手,"诗诀说的是以月露为引,将药材特性融入丝线!"她的指尖沾了药汤,在清鸢掌心画了个月牙的形状。
  清鸢的呼吸变得急促。她拿起银针,对着月光穿线,针尖在月光下划出银色的轨迹。当针尖刺入绣面时,整幅《百草图》突然焕发出奇异的光彩,每一株草药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能闻到药香。
  周会长突然老泪纵横:"兰舟...兰茵...你们看到了吗..."她颤抖的手按在两个姑娘肩头,"三兰...终于又聚首了。"
  晨光微熹时,明烛发现清鸢靠在绣架旁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银针。她轻手轻脚地取下针,却被清鸢抓住了手腕。清鸢的掌心滚烫,带着药染丝特有的苦香。
  "明烛..."她半梦半醒地呢喃,"等绣坊开张..."声音渐渐低下去,变成均匀的呼吸。
  明烛轻轻将薄毯披在她身上。晨光穿过窗纸,照在绣好的《百草图》上。那些草药在阳光下呈现出与月光下不同的姿态,像是有了生命般舒展。
  她突然想起十岁那年,清鸢用芦苇给她编的手环。如今那青碧色的丝线系在她腕上,在晨光中微微发亮,像是一道愈合的伤痕,又像是一个未完的承诺。
  五更的梆子刚敲过,青芦绣坊的院门就被叩响了。明烛系着围裙打开门,晨雾中站着十几个挎着竹篮的妇人,最前头的李婶搓着手笑道:"温大夫,听说今儿个绣坊比试,咱们来讨个彩头。"
  明烛这才注意到她们篮子里装着新摘的忍冬花,露水还在花瓣上滚动。她刚要说话,身后传来竹杖点地的声响。清鸢倚在门框上,发间别着那支珍珠银簪,月白衫子浆洗得发亮。
  "多谢婶子们。"清鸢的声音比平日清亮,"请往后院坐。"她右腿还不太灵便,但已经能短暂脱离竹杖站立。晨光穿过雾气照在她半边脸上,睫毛投下的阴影里藏着淡淡的青黑。
  后院很快热闹起来。妇人们帮着支起绣架,周会长指挥着摆好评判席。明烛在檐下煎药,药香混着忍冬花的清气,在晨雾中氤氲开一片暖意。
  "陈家的轿子到街口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明烛手一抖,药勺磕在罐沿上。清鸢却已经坐在绣架前,十二根金针别在袖口,在晨光中微微发亮。
  陈公子进门时,身后跟着四个绣娘,捧着鎏金绣绷。他今日换了身绛红锦袍,腰间针囊叮当作响,目光扫过清鸢的右腿时,嘴角勾起微妙的弧度:"顾小姐气色不错。"
  明烛突然挡在绣架前,手里捣药的石杵还沾着草药渣:"陈公子,比试规矩可定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