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3 / 3)
赵尚书的脸色瞬间变了。
"这是先帝驾崩当日,从药渣中筛出的砒霜瓶。"沈知澜的声音不疾不徐,"瓶内侧有您的指印——十年前刑部验尸时遗漏了,被我父亲发现后藏在太医院匾额后。"
大殿一片哗然。赵尚书猛地扑过来要抢,沈知澜却早有防备,侧身一闪。对方收势不及,竟当众摔了个趔趄。
"陛下!"沈知澜突然双膝跪地,"臣父蒙冤十年,温氏满门遭难,皆因奸人构陷。恳请陛下重验此瓶!"
皇帝眯起眼睛:"呈上来。"
当太监将瓷瓶捧上御案时,赵尚书突然厉喝:"妖女惑众!她与温家罪女勾结多年,分明是要为温鸿儒翻案!"
屏风后的温玉棠浑身一颤。
"温鸿儒之女何在?"皇帝突然发问。
沈知澜的背脊僵了僵:"在殿外候旨。"
"传。"
·
温玉棠迈进大殿时,百官的抽气声像一阵风掠过。
她穿着素白襦裙,发间只簪一支木钗,跪拜时却比任何贵女都优雅:"民女温玉棠,叩见陛下。"
"温氏,"皇帝摩挲着瓷瓶,"赵爱卿说你父亲贪墨税银,你可认?"
"民女不认。"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如雪,"父亲临终前曾说,那批税银在押运途中被劫,他本欲变卖家产填补,却被赵大人抢先参了一本。"
赵尚书冷笑:"空口无凭!"
"民女有凭。"温玉棠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这是当年押运官兵的名录,其中三人在案发后成了赵府护院——陛下可传他们来问话。"
沈知澜震惊地看向她——这册子连自己都未曾见过。
温玉棠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轻声道:"一直缝在旧衣夹层里,前日才拆出来。"
皇帝翻阅名录时,殿内静得可怕。突然,他合上册子:"赵爱卿,你还有何话说?"
赵尚书面如死灰,突然指向沈知澜:"陛下!此女与温氏有私情!她们——"
"陛下。"沈知澜突然重重叩首,"臣确有一请。"
她解下官帽,露出满肩青丝:"求陛下废除'罪臣女眷充官妓'之律。温氏女流放途中遭辱,皆因此制。而今既证其父清白,请为天下蒙冤女子开一线生机!"
满朝哗然中,温玉棠的眼泪砸在金砖上。她终于明白沈知澜十年隐忍的目的——不止是为父报仇,更是要为所有像她这样的女子争一条活路。
皇帝沉吟良久,突然问:"沈卿,若朕准你所请,你要何赏赐?"
沈知澜从袖中取出那张温玉棠写的纸条,声音轻柔却坚定:"臣只求,与温氏女共守医灯,济世余生。"
纸条在御案上展开,上面是温玉棠娟秀的字迹:"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圣旨传到县城那日,满街的海棠都开了。
温玉棠站在医馆门前,看着衙役们将朱漆描金的御赐匾额缓缓挂上门楣——"济世堂"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街坊们挤在门口,王裁缝手里捧着个红布包裹,笑得见牙不见眼。 ↑返回顶部↑
"这是先帝驾崩当日,从药渣中筛出的砒霜瓶。"沈知澜的声音不疾不徐,"瓶内侧有您的指印——十年前刑部验尸时遗漏了,被我父亲发现后藏在太医院匾额后。"
大殿一片哗然。赵尚书猛地扑过来要抢,沈知澜却早有防备,侧身一闪。对方收势不及,竟当众摔了个趔趄。
"陛下!"沈知澜突然双膝跪地,"臣父蒙冤十年,温氏满门遭难,皆因奸人构陷。恳请陛下重验此瓶!"
皇帝眯起眼睛:"呈上来。"
当太监将瓷瓶捧上御案时,赵尚书突然厉喝:"妖女惑众!她与温家罪女勾结多年,分明是要为温鸿儒翻案!"
屏风后的温玉棠浑身一颤。
"温鸿儒之女何在?"皇帝突然发问。
沈知澜的背脊僵了僵:"在殿外候旨。"
"传。"
·
温玉棠迈进大殿时,百官的抽气声像一阵风掠过。
她穿着素白襦裙,发间只簪一支木钗,跪拜时却比任何贵女都优雅:"民女温玉棠,叩见陛下。"
"温氏,"皇帝摩挲着瓷瓶,"赵爱卿说你父亲贪墨税银,你可认?"
"民女不认。"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如雪,"父亲临终前曾说,那批税银在押运途中被劫,他本欲变卖家产填补,却被赵大人抢先参了一本。"
赵尚书冷笑:"空口无凭!"
"民女有凭。"温玉棠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这是当年押运官兵的名录,其中三人在案发后成了赵府护院——陛下可传他们来问话。"
沈知澜震惊地看向她——这册子连自己都未曾见过。
温玉棠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轻声道:"一直缝在旧衣夹层里,前日才拆出来。"
皇帝翻阅名录时,殿内静得可怕。突然,他合上册子:"赵爱卿,你还有何话说?"
赵尚书面如死灰,突然指向沈知澜:"陛下!此女与温氏有私情!她们——"
"陛下。"沈知澜突然重重叩首,"臣确有一请。"
她解下官帽,露出满肩青丝:"求陛下废除'罪臣女眷充官妓'之律。温氏女流放途中遭辱,皆因此制。而今既证其父清白,请为天下蒙冤女子开一线生机!"
满朝哗然中,温玉棠的眼泪砸在金砖上。她终于明白沈知澜十年隐忍的目的——不止是为父报仇,更是要为所有像她这样的女子争一条活路。
皇帝沉吟良久,突然问:"沈卿,若朕准你所请,你要何赏赐?"
沈知澜从袖中取出那张温玉棠写的纸条,声音轻柔却坚定:"臣只求,与温氏女共守医灯,济世余生。"
纸条在御案上展开,上面是温玉棠娟秀的字迹:"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圣旨传到县城那日,满街的海棠都开了。
温玉棠站在医馆门前,看着衙役们将朱漆描金的御赐匾额缓缓挂上门楣——"济世堂"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街坊们挤在门口,王裁缝手里捧着个红布包裹,笑得见牙不见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