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张图..."坐着轮椅的小姑娘举起一张图纸,"为什么这里的轮子画得不一样?"
  承梅微笑:"这是姜师祖最初的设计,后来她发现大轮子更适合泥泞路面。"她指向图纸边缘的批注,"看这里写着'细雨说加宽些'..."
  学堂里,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正对着铜人练习针灸。她笨拙地模仿画册上的姿势——那本《金针要诀》的扉页上,细雨师祖亲笔写着:"手要稳,心要静"。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药柜最上层那排陶罐上。每个罐底都刻着字,最旧的那个已经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一个"兰"字。承梅每周都会亲自擦拭这些陶罐,就像当年看着细雨师祖做的那样。
  "院长!"学徒急匆匆跑来,"老梅树那边有发现!"
  百年梅树的树干更粗壮了,树洞几乎被年轮封闭。工匠在修剪枯枝时,意外发现树洞深处有个防水的油纸包。
  承梅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后来的孩子们:
  我们很好,勿念。
  医馆就托付给你们了。
  记得给新来的学徒讲小满把黄连写成黄莲的故事。
  ——墨兰&细雨"
  字迹一半是姜师祖的瘦金体,一半是柳师祖的行楷,却由承梅认出这是自己二十年前代笔的。那年细雨师祖弥留之际,非要她模仿着两位师祖的笔迹写下这封信。
  清明时节,医馆门前的梅树下缀满红绸。全城的残疾人士自发前来,每人在枝头系一条绸带。八十岁的念柳坐在轮椅上,为曾孙女系上一条崭新的红绸。
  "这是姜师祖和柳师祖的故事。"她指着如红瀑般垂落的绸带,"每一条都代表一个被她们帮助过的人。"
  小姑娘仰头望着满树红绸:"她们现在在哪里呀?"
  念柳指向学堂里那两个认真学习的小身影:"在那里,在这里,在所有记得她们的人心里。"
  春风拂过,吹落几片早开的梅花。百年医馆的檐角下,那对铜铃铛依然悬挂着,只是再不会同时响起。
  但每当轮椅碾过青石斜坡,每当银针划过铜人穴位,每当新的学徒打翻第一个药罐——那清脆的铃音就会在某个角落,悄然重现。
  [全文终]
  ··········
  (二)《瘸医与她的护卫》
  永和十七年的初雪来得格外早。沈知澜拢紧褪色的靛青斗篷,竹杖点在青石板上发出规律的哒哒声。右腿传来的钝痛让她在巷口停了脚步,呼出的白雾模糊了药铺檐下那盏将熄的灯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