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进来。"
  细雨磨蹭着挪进屋,看见摊开的册子,耳尖瞬间红透:"就...就随手记记..."
  姜墨兰拉过她的手,十指相扣:"谢谢。"
  细雨眼眶一下子红了,扑进她怀里蹭来蹭去,铜铃铛叮叮当当响成一片。院外传来念柳找"小铃铛师祖"的呼唤,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藏起册子去应门。
  春分这天,医馆门前突然热闹起来。姜墨兰推门一看,街坊们正在铺就青石路面。七十岁的李木匠拄着拐杖指挥:"这边再垫高些,姜掌柜的轮椅要畅行无阻。"
  "这是......"
  卖豆腐的张婶笑着解释:"大伙儿凑钱修的。您这些年给街坊义诊,我们总得表表心意。"
  青石铺成平缓的斜坡,边缘刻着防滑纹路。最末一块石板上,不知谁刻了丛兰草,旁边是几滴雨丝图案。细雨蹲下身抚摸那些刻痕,突然抬头对姜墨兰笑:"像不像我们?"
  姜墨兰别过脸,却悄悄红了耳根。
  除夕夜,医馆比往年更热闹。已成太医院女官的阿芷带着未婚妻回来拜年,小姑娘是工部匠作监的学徒,正与姜墨兰讨论改良轮椅。
  "师父,"阿芷突然跪下,"我们想请您和柳师父主婚。"
  细雨正给念柳编辫子,闻言手一抖:"啊?"
  "就定在上元节。"阿芷的未婚妻红着脸补充,"在...在残疾学堂。"
  姜墨兰望向窗外梅树,枝头已冒出点点花苞。她转动轮椅到树下,挖出那坛"百年归处"。泥封开启的瞬间,梅香混着酒香扑面而来。
  "提前喝了吧。"她轻声道,"好酒该配良辰。"
  细雨抱着念柳凑过来,小姑娘腕间的小铜铃清脆一响。阿芷和未婚妻十指相扣,两对有情人举杯共饮。月光如水,照见坛中那个缠绕着青丝与白发的同心结。
  "阿姐,"细雨突然凑近,"下辈子我们还这样好不好?"
  姜墨兰望着她不再年轻却依然明亮的眼睛,轻轻点头:"好。"
  夜风拂过,吹落几片早开的梅花。医馆檐下的红灯笼轻轻摇晃,将人影拉得很长,融进岁月深处。
  这人间春色,真好。
  番外六·朝朝暮暮
  立春这日,晨光比往常来得早些。
  姜墨兰在轮椅上醒来,发现细雨已经去前堂坐诊。扶手上新刻的痕迹还带着木屑——第四十一道年轮标记,旁边多了个小小的"柳"字,笔触温柔得不像话。
  她摩挲着那个字,想起昨夜细雨伏在她膝上,数着两人鬓角的白发说:"阿姐,我们认识四十一年了。"
  前堂传来清脆的童声:"脉象浮紧,舌苔薄白,是风寒表证..."
  第 16 章
  姜墨兰推着轮椅过去,看见八岁的念柳正襟危坐,小手搭在老婆婆腕上。细雨站在一旁,铜铃铛难得安静地垂着。
  "可用...可用桂枝汤加减..."念柳偷瞄细雨,得到鼓励的眼神后挺直腰板,"再加一味紫苏叶..."
  老婆婆笑着摸她的头:"小柳大夫说得对。"
  "柳大夫"三个字让念柳眼睛亮起来,腕间的小铜铃欢快地一响。姜墨兰望着小姑娘认真的侧脸,恍惚看见四十年前那个在雪地里给她送药的丫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