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1 / 2)
一年后,阿依木诞下一名男婴,取名鹤廷,‘鹤’寓意自由,‘廷’代表尊贵显赫,乃是御西帝亲笔赐名。
在公冶鹤廷三岁那年,阿依木曾带着公冶鹤廷到京城同御西帝见过一面,那孩子与阿依木一样生得一双孔雀绿色的眸子,如同宝石一般耀眼,容貌也同阿依木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般的漂亮,眼窝深邃,有着摩挲族人独有的异域风情,就连头发也遗传了摩挲族人特有的浅茶色。
自那次二人分别后,阿依木再没有给御西帝去信,两人就此断了联系,阿依木与御西帝相识前便开始周游列国,云游四海,没有固定的居所,御西帝找不到她,只得去摩挲族世代生活的兮山谷碰碰运气,可族人说她已经有好几年未曾回过家了。
后来御西帝也尝试着找过阿依木很多次,可回回都是失望而归,日子一久,他便渐渐地放弃了寻找那对母子,直到自己的子嗣一个个死去,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时,才重新生出寻找那对母子的念头。
当年御西帝下扬州时乃是微服出宫,随行的只有当时的太监总管汪庙,而那汪庙现今已年过花甲,早在几年前便告老还乡回金陵了。
为了保护那对母子,避免他们陷入皇权争斗,所以皇宫中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于他们的画像,要想找到那对母子,还需先将汪庙找到,请汪庙口述那对母子的容貌,再让画师绘出来。
信中还提到,公冶鹤廷的腰腹处有一枚月牙形状的红色胎记,除此之外,便再没有更多信息了。
且不论时隔多年,那对母子的容貌发生了多少改变,便是没有改变,仅凭画像寻人,已是难如大海捞针。
阿依木母子若是自始自终都在一处还好,怎么说十八年前阿依木都已是成人,容貌的改变至多是胖些或瘦些,亦或是脸上多几道皱纹的区别。
可那对母子若是因为什么而分开了呢?
小孩子几乎是一天一个模样,待长至成人时定已天翻地覆,要想以幼时的画像去寻已经成人的公冶鹤廷,那可真是太难太难了。
而那甚至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再坏一些,那对母子早已不在人世了都有可能,否则御西帝那般神通广大,怎可能会找不到他们?
闻堰叹了口气,将手中反复翻看过无数遍的密信收起,不敢再往下想。
公冶家的皇子都死光了,但姓公冶的王爷多的是,御西帝有八个兄弟,死了四个,还剩四个,如今虽安分守己地待在各自的封地,可一旦有人生出异心,刚刚安定的京城必然再度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自十年前削番之后,那些王爷们手中便没什么实权了,这也是公孙晋篡位之后没有动他们的原因,亦是公孙晋这半年来能稳坐皇位的原因。
但再没有实权,他们也姓公冶,国不可一日无君,闻堰虽被封为摄政王,也不过暂为代管朝政,日子一久,朝臣们定要进言推举新帝。
到时候让谁做皇帝呢?
除了公冶鹤廷外,谁做皇帝都有违御西帝的遗志。
闻堰并非愚忠之人,只是现今活着的那四位王爷,一个性情暴戾,无悲悯之心;一个懒惰散漫,无进取之心;一个过于软弱,遇事犹豫不决;一个耽于美色,整日花天酒地。
不论哪一个都不是闻堰甘愿效忠之人,他只得寄希望于未曾谋面的太子公冶鹤廷。
若公冶鹤廷也不适合做皇帝……他便亲自来调教。
牙青离开的次日,闻堰便去信汪庙故土金陵,在信中书明来龙去脉,请汪庙速速回京一趟。
闻堰的母亲也是金陵人,金陵自然算得上是闻堰的半个家乡。
从前闻堰的父亲还没疯的时候,闻堰的母亲每年都会带着闻堰回金陵娘家住上小半年,因此闻堰幼时有近一半时间是在金陵度过的,与祖父祖母感情很深,后来父亲得了失心疯,母亲放心不下将父亲一个人丢在京城,便很少带着闻堰回去了。
闻堰入仕后经年忙于公务,更加没有时间,说起来闻堰已有好几年没有回过金陵了,若非眼下大胤国情不稳,需要他决策的事情太多,此次定然要亲自去金陵将汪庙请回来,顺便带着母亲去看看年迈的祖父祖母。
此事只得暂时搁置。
半个月后。
闻堰突然收到牙青命人从天阙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信中写道:鸣起于成婚第二日突发恶疾暴毙,姜家不知何故将家产尽数变卖,于当月月底离开天阙皇城,不知所踪。
彼时闻堰正在御书房与几位朝中老臣议政。
信中内容不过寥寥数行,他一眼便看完了,分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忽然有些读不懂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浑身血液开始倒流,手脚发冷,眼看着天气回暖,马上便要入春了,他却像是瞬间被推回了凛冬最冷的时刻,冷得连牙关都开始止不住地打颤,‘咯咯’作响。 ↑返回顶部↑
在公冶鹤廷三岁那年,阿依木曾带着公冶鹤廷到京城同御西帝见过一面,那孩子与阿依木一样生得一双孔雀绿色的眸子,如同宝石一般耀眼,容貌也同阿依木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般的漂亮,眼窝深邃,有着摩挲族人独有的异域风情,就连头发也遗传了摩挲族人特有的浅茶色。
自那次二人分别后,阿依木再没有给御西帝去信,两人就此断了联系,阿依木与御西帝相识前便开始周游列国,云游四海,没有固定的居所,御西帝找不到她,只得去摩挲族世代生活的兮山谷碰碰运气,可族人说她已经有好几年未曾回过家了。
后来御西帝也尝试着找过阿依木很多次,可回回都是失望而归,日子一久,他便渐渐地放弃了寻找那对母子,直到自己的子嗣一个个死去,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时,才重新生出寻找那对母子的念头。
当年御西帝下扬州时乃是微服出宫,随行的只有当时的太监总管汪庙,而那汪庙现今已年过花甲,早在几年前便告老还乡回金陵了。
为了保护那对母子,避免他们陷入皇权争斗,所以皇宫中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于他们的画像,要想找到那对母子,还需先将汪庙找到,请汪庙口述那对母子的容貌,再让画师绘出来。
信中还提到,公冶鹤廷的腰腹处有一枚月牙形状的红色胎记,除此之外,便再没有更多信息了。
且不论时隔多年,那对母子的容貌发生了多少改变,便是没有改变,仅凭画像寻人,已是难如大海捞针。
阿依木母子若是自始自终都在一处还好,怎么说十八年前阿依木都已是成人,容貌的改变至多是胖些或瘦些,亦或是脸上多几道皱纹的区别。
可那对母子若是因为什么而分开了呢?
小孩子几乎是一天一个模样,待长至成人时定已天翻地覆,要想以幼时的画像去寻已经成人的公冶鹤廷,那可真是太难太难了。
而那甚至还不是最坏的结果,再坏一些,那对母子早已不在人世了都有可能,否则御西帝那般神通广大,怎可能会找不到他们?
闻堰叹了口气,将手中反复翻看过无数遍的密信收起,不敢再往下想。
公冶家的皇子都死光了,但姓公冶的王爷多的是,御西帝有八个兄弟,死了四个,还剩四个,如今虽安分守己地待在各自的封地,可一旦有人生出异心,刚刚安定的京城必然再度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自十年前削番之后,那些王爷们手中便没什么实权了,这也是公孙晋篡位之后没有动他们的原因,亦是公孙晋这半年来能稳坐皇位的原因。
但再没有实权,他们也姓公冶,国不可一日无君,闻堰虽被封为摄政王,也不过暂为代管朝政,日子一久,朝臣们定要进言推举新帝。
到时候让谁做皇帝呢?
除了公冶鹤廷外,谁做皇帝都有违御西帝的遗志。
闻堰并非愚忠之人,只是现今活着的那四位王爷,一个性情暴戾,无悲悯之心;一个懒惰散漫,无进取之心;一个过于软弱,遇事犹豫不决;一个耽于美色,整日花天酒地。
不论哪一个都不是闻堰甘愿效忠之人,他只得寄希望于未曾谋面的太子公冶鹤廷。
若公冶鹤廷也不适合做皇帝……他便亲自来调教。
牙青离开的次日,闻堰便去信汪庙故土金陵,在信中书明来龙去脉,请汪庙速速回京一趟。
闻堰的母亲也是金陵人,金陵自然算得上是闻堰的半个家乡。
从前闻堰的父亲还没疯的时候,闻堰的母亲每年都会带着闻堰回金陵娘家住上小半年,因此闻堰幼时有近一半时间是在金陵度过的,与祖父祖母感情很深,后来父亲得了失心疯,母亲放心不下将父亲一个人丢在京城,便很少带着闻堰回去了。
闻堰入仕后经年忙于公务,更加没有时间,说起来闻堰已有好几年没有回过金陵了,若非眼下大胤国情不稳,需要他决策的事情太多,此次定然要亲自去金陵将汪庙请回来,顺便带着母亲去看看年迈的祖父祖母。
此事只得暂时搁置。
半个月后。
闻堰突然收到牙青命人从天阙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信中写道:鸣起于成婚第二日突发恶疾暴毙,姜家不知何故将家产尽数变卖,于当月月底离开天阙皇城,不知所踪。
彼时闻堰正在御书房与几位朝中老臣议政。
信中内容不过寥寥数行,他一眼便看完了,分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忽然有些读不懂是什么意思,只觉得浑身血液开始倒流,手脚发冷,眼看着天气回暖,马上便要入春了,他却像是瞬间被推回了凛冬最冷的时刻,冷得连牙关都开始止不住地打颤,‘咯咯’作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