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2 / 3)
宇文令则立即去宿舍取了计算机,再去教授的办公室上课。
研究生的专业课,基本都是教授小班教学,统共加起来就十几个人,如果是自己研究方向的课程,甚至就他们师门的三个人在郑老头办公室听课。
总之人数都不多,老教授们一般也懒得去教学楼定教室,基本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上课,大家找张椅子坐下听。
因为跑回宿舍拿计算机,从来准时,甚至提前到达的宇文令则今天迟到了。
迟了大约十分钟,他匆忙赶到上课的办公室,推门就要道歉,发现老教授还没来,他松了口气,在自己的固定座位坐下,还没跟几个熟悉的同学打招呼,就听有人阴阳怪气:“难得啊,宇文令则,你竟然也会迟到,气喘吁吁的,干什么坏事去了啊~”
宇文令则一听这声音就懒得搭理。
这人是老教授的博士生,今年也是博一,但他已经三十一岁,宇文令则并不觉得年龄是问题,例如他自己的同门师兄,今年博三快要毕业的那位,都四十岁了,师兄是工作十年又辞职回来重新读硕士、博士,还是跨专业。
宇文令则很佩服这些不论年龄几何也永远追寻自己内心与梦想的人。
他的同门师兄也非常好相处,宇文令则有忘记、忽视的,他总不忘提点,当然,他有不懂的,也毫不在意,会很谦虚地来请教宇文令则。
这个学生不同,他就是总看不惯宇文令则十八岁就读博一。
尤其上次他们竞争一个国家科研项目,他输给了宇文令则,别提有多恨宇文令则,总是阴阳怪气。
他自己不觉得丢人,宇文令则都替他丢人。
宇文令则就当听不见,和其他几位同学打过招呼,老教授来了。
老教授两周前给他们布置过一篇论文,以古代的某种器具为题,任何朝代,任何样式都可以。
上周,他们的作业论文已经交了上去,老教授今天上课就拿了篇他觉得写得很不错的论文出来和大家讨论,他复印了十几份发给大家,这篇论文就是宇文令则写的。
宇文令则写的是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的瓷器,以花瓶为主。
有一小节横向对比了其他朝代的瓷器,其中提到大兴朝的某件瓷器,这本来只是个很微小的点,老教授也跟大家聊得很开心,不时叫宇文令则给大家详细讲。
那名三十一岁的博士生突然兴奋地举手,老教授叫他说。
他得意道:“老师,我发现宇文师弟这篇论文,有个地方不太对啊。”
他总是仗着自己年纪大叫宇文令则“师弟”,明明两人同级。
一听这话,老教授“哦?”了一声,就连宇文令则也很好奇自己是哪里不对,不是他自吹,他对自己这点信心还是有的,他写论文是相当严谨的。
三十一岁指着一行字说道:“这件大兴朝的花瓶,你说是用的新型烧制技术,可是据我所知,这个年代,已经是末代时期,是那位不知姓名的少帝时期,现有的史料中有这段记载吗?”
宇文令则还真被问住了。
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一是,历史这个专业与其他不同,历史专业的论文,不论是哪个点,必须要找到实际、确切的史料来证明、支持,否则就完全无法获得承认。
二是,少帝的末代时期,史料里的记载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仅有的也很混乱。
所以这位并不是学大兴史的三十一岁才会如此笃定地提出这个问题。
老教授听罢,立即拿起老花镜仔细看那段。
也就一行字,加之老师们平常都很信任宇文令则,还真没在意那段,这才发现那段果然没有引注,老教授放下老花镜,看着宇文令则笑道:“是不是忘记标引注啦?”
宇文令则沉默。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这段确实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 ↑返回顶部↑
研究生的专业课,基本都是教授小班教学,统共加起来就十几个人,如果是自己研究方向的课程,甚至就他们师门的三个人在郑老头办公室听课。
总之人数都不多,老教授们一般也懒得去教学楼定教室,基本都是在自己的办公室上课,大家找张椅子坐下听。
因为跑回宿舍拿计算机,从来准时,甚至提前到达的宇文令则今天迟到了。
迟了大约十分钟,他匆忙赶到上课的办公室,推门就要道歉,发现老教授还没来,他松了口气,在自己的固定座位坐下,还没跟几个熟悉的同学打招呼,就听有人阴阳怪气:“难得啊,宇文令则,你竟然也会迟到,气喘吁吁的,干什么坏事去了啊~”
宇文令则一听这声音就懒得搭理。
这人是老教授的博士生,今年也是博一,但他已经三十一岁,宇文令则并不觉得年龄是问题,例如他自己的同门师兄,今年博三快要毕业的那位,都四十岁了,师兄是工作十年又辞职回来重新读硕士、博士,还是跨专业。
宇文令则很佩服这些不论年龄几何也永远追寻自己内心与梦想的人。
他的同门师兄也非常好相处,宇文令则有忘记、忽视的,他总不忘提点,当然,他有不懂的,也毫不在意,会很谦虚地来请教宇文令则。
这个学生不同,他就是总看不惯宇文令则十八岁就读博一。
尤其上次他们竞争一个国家科研项目,他输给了宇文令则,别提有多恨宇文令则,总是阴阳怪气。
他自己不觉得丢人,宇文令则都替他丢人。
宇文令则就当听不见,和其他几位同学打过招呼,老教授来了。
老教授两周前给他们布置过一篇论文,以古代的某种器具为题,任何朝代,任何样式都可以。
上周,他们的作业论文已经交了上去,老教授今天上课就拿了篇他觉得写得很不错的论文出来和大家讨论,他复印了十几份发给大家,这篇论文就是宇文令则写的。
宇文令则写的是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So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宋朝的瓷器,以花瓶为主。
有一小节横向对比了其他朝代的瓷器,其中提到大兴朝的某件瓷器,这本来只是个很微小的点,老教授也跟大家聊得很开心,不时叫宇文令则给大家详细讲。
那名三十一岁的博士生突然兴奋地举手,老教授叫他说。
他得意道:“老师,我发现宇文师弟这篇论文,有个地方不太对啊。”
他总是仗着自己年纪大叫宇文令则“师弟”,明明两人同级。
一听这话,老教授“哦?”了一声,就连宇文令则也很好奇自己是哪里不对,不是他自吹,他对自己这点信心还是有的,他写论文是相当严谨的。
三十一岁指着一行字说道:“这件大兴朝的花瓶,你说是用的新型烧制技术,可是据我所知,这个年代,已经是末代时期,是那位不知姓名的少帝时期,现有的史料中有这段记载吗?”
宇文令则还真被问住了。
这个问题涉及两件事,一是,历史这个专业与其他不同,历史专业的论文,不论是哪个点,必须要找到实际、确切的史料来证明、支持,否则就完全无法获得承认。
二是,少帝的末代时期,史料里的记载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仅有的也很混乱。
所以这位并不是学大兴史的三十一岁才会如此笃定地提出这个问题。
老教授听罢,立即拿起老花镜仔细看那段。
也就一行字,加之老师们平常都很信任宇文令则,还真没在意那段,这才发现那段果然没有引注,老教授放下老花镜,看着宇文令则笑道:“是不是忘记标引注啦?”
宇文令则沉默。
因为他突然想起来,这段确实没有任何史料可以证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