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郎月慈略想了想,拿出手机来给张尚翔发了语音:“翔子,让法医那边把张玉茗的DNA跟失踪人口库进行比对,还有,走失儿童信息库那边也查一下。同时搜索户籍信息,找有没有叫宋玉茗的人,看死者是不是曾经用过这个身份。”
很快,张尚翔就回复表示自己收到。
施也轻叹一声,说:“我只是推测的,不一定就对。”
“查一查也不影响什么。”郎月慈向前走了一步,“房间你看得差不多了,有什么想法?”
施也略一思索,开始讲述:“之前我说过,房间也是一种投射。这里是被布置的耗子窝,但也是死者真正居住的地方。所以这里一定是存在着死者内心投射的。先说布局吧。在房屋格局的选择上可能并不完全由她自主决定,这个我就不做分析了,就只说留下的生活痕迹。一室一厅的房间,客厅是凌乱无序的,但卧室却是干净整洁的。如果把这两个房间拆分开来单独分析,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对。这确实是别扭的地方。”郎月慈认同。
“这个卧室的面积足够放得下衣柜,但死者的衣柜却摆放在客厅。衣柜里的衣服是与她这个年龄并不相符的非常性感暴露的服装。”
郎月慈:“这里有衣架,衣架上的衣服现在在物证科。”
施也:“我知道。但屋里挂着的这些衣服风格与外面衣柜里的完全不同。简单来说,屋里是一个干净整洁有秩序的环境,但外面是一个混乱无序,掺杂着麻痹与堕落的环境。”
“有道理。那这个死者……她好拧巴啊!”
施也继续说:“死者内心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与矛盾,在不停拉扯。客厅是她的外在人格的投射。茶几上吃饭,厨房里放化妆品,电视柜上放杂物,地上放纸杯,一切都是错位的。她对外表现的就是这样的错位、失控和堕落。屋内则是她的内在人格,她还是渴望着秩序与稳定,有追求,也保持着纯真,但这份干净与美好已经逐渐被毒品侵蚀。她摆在床头的大|麻喷雾,是实际侵入,也是意象上的侵入。床头这个位置,靠近门,远离窗,门外是她混乱的外在和生活。就好像是毒品已经透过门缝侵入了她的最后一片净土。但她还在挣扎,即便这里已经有了毒品的痕迹,她也还在尽可能地隔离。”
“那个花瓶?”郎月慈立刻领悟。
施也点头:“花瓶里是干净的水。这个房间的窗户是内开,花瓶摆放的位置会影响开窗的动线,即便每次开窗都会添加额外的挪动花瓶的动作,她也仍然要把花瓶放在最远离门的位置。这里能照到太阳,能接收到阳光,能有更新鲜的空气。”
“可是花瓶里没有花。”
施也走到郎月慈身边,问道:“透过窗户,你能看到什么?”
“对面的学校?”
施也把随身带进来的矿泉水瓶放到原本花瓶摆放的位置,说:“假设这是花瓶,你盯着花瓶,能看到什么?”
“水,倒影?”
“差不多。”施也拧开水瓶喝了一口水,说道,“窗外的学校、早晚路过她窗边的学生和家长,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水中倒影,镜花水月,能看到,但摸不到。花瓶里没有花,因为她自己就是花。她想养她自己,但她知道一切都是徒劳。”
郎月慈被这种措辞惊到了,他深吸一口气,喃喃道:“我从没想过还能这么解读。”
“术业有专攻。”施也笑了下,说道,“就像你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是耗子窝一样,这个房间的意象对我来说也太典型了,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对了,回去之后你再提审一下吴愿,有几个问题需要你询问,我一会儿把问题列出来给你,我在观察室看着。”
“好。”
对吴愿的审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等二人回到办公室准备整理时,张尚翔送来了最新消息,真的有宋玉茗这个人。
宋玉茗,女,本市人,于十五年前的春节期间与家人走失,走失时四岁。当时的调查显示孩子是被陌生人抱走的,是有组织的诱拐,而非普通的走失。
家属报案并留下DNA,经过比对可以确认,本案死者与宋玉茗的父亲和母亲存在亲缘关系,所以死者真实年龄应该是19岁,而非17岁。
宋玉茗的父亲叫宋岭,户籍显示,宋岭与妻子于妍焱共育有三个孩子,除去当年报走失的宋玉茗以外,还有一个儿子,宋玉节,今年25岁。另外一个小女儿宋玉芮,今年14岁。
“宋岭……这名字挺耳熟的。”郎月慈看向张尚翔。
张尚翔说:“岭焱集团,宋岭。”
“这姑娘本来应该是个富家千金啊!”郎月慈感叹一句,接着转向施也解释道,“本地挺有名的一家公司,科技领域的,现在也做新能源,前几年岭焱集团已经上市了,现在这夫妻俩身家保守估计得有几亿。”
“刚才查了下数据,十亿往上。”张尚翔补充说,“另外我查到的信息显示,宋家的小女儿宋玉芮现在六中读书。就是死者居住的小区对面的六中。宋玉节留学归来之后就在家里的公司工作,他现在负责的主要是新能源板块,同时,宋家创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寻找走失和被拐儿童的。” ↑返回顶部↑
很快,张尚翔就回复表示自己收到。
施也轻叹一声,说:“我只是推测的,不一定就对。”
“查一查也不影响什么。”郎月慈向前走了一步,“房间你看得差不多了,有什么想法?”
施也略一思索,开始讲述:“之前我说过,房间也是一种投射。这里是被布置的耗子窝,但也是死者真正居住的地方。所以这里一定是存在着死者内心投射的。先说布局吧。在房屋格局的选择上可能并不完全由她自主决定,这个我就不做分析了,就只说留下的生活痕迹。一室一厅的房间,客厅是凌乱无序的,但卧室却是干净整洁的。如果把这两个房间拆分开来单独分析,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对。这确实是别扭的地方。”郎月慈认同。
“这个卧室的面积足够放得下衣柜,但死者的衣柜却摆放在客厅。衣柜里的衣服是与她这个年龄并不相符的非常性感暴露的服装。”
郎月慈:“这里有衣架,衣架上的衣服现在在物证科。”
施也:“我知道。但屋里挂着的这些衣服风格与外面衣柜里的完全不同。简单来说,屋里是一个干净整洁有秩序的环境,但外面是一个混乱无序,掺杂着麻痹与堕落的环境。”
“有道理。那这个死者……她好拧巴啊!”
施也继续说:“死者内心存在着很大的冲突与矛盾,在不停拉扯。客厅是她的外在人格的投射。茶几上吃饭,厨房里放化妆品,电视柜上放杂物,地上放纸杯,一切都是错位的。她对外表现的就是这样的错位、失控和堕落。屋内则是她的内在人格,她还是渴望着秩序与稳定,有追求,也保持着纯真,但这份干净与美好已经逐渐被毒品侵蚀。她摆在床头的大|麻喷雾,是实际侵入,也是意象上的侵入。床头这个位置,靠近门,远离窗,门外是她混乱的外在和生活。就好像是毒品已经透过门缝侵入了她的最后一片净土。但她还在挣扎,即便这里已经有了毒品的痕迹,她也还在尽可能地隔离。”
“那个花瓶?”郎月慈立刻领悟。
施也点头:“花瓶里是干净的水。这个房间的窗户是内开,花瓶摆放的位置会影响开窗的动线,即便每次开窗都会添加额外的挪动花瓶的动作,她也仍然要把花瓶放在最远离门的位置。这里能照到太阳,能接收到阳光,能有更新鲜的空气。”
“可是花瓶里没有花。”
施也走到郎月慈身边,问道:“透过窗户,你能看到什么?”
“对面的学校?”
施也把随身带进来的矿泉水瓶放到原本花瓶摆放的位置,说:“假设这是花瓶,你盯着花瓶,能看到什么?”
“水,倒影?”
“差不多。”施也拧开水瓶喝了一口水,说道,“窗外的学校、早晚路过她窗边的学生和家长,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水中倒影,镜花水月,能看到,但摸不到。花瓶里没有花,因为她自己就是花。她想养她自己,但她知道一切都是徒劳。”
郎月慈被这种措辞惊到了,他深吸一口气,喃喃道:“我从没想过还能这么解读。”
“术业有专攻。”施也笑了下,说道,“就像你一眼就能看出这里是耗子窝一样,这个房间的意象对我来说也太典型了,一眼就能看出问题。对了,回去之后你再提审一下吴愿,有几个问题需要你询问,我一会儿把问题列出来给你,我在观察室看着。”
“好。”
对吴愿的审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等二人回到办公室准备整理时,张尚翔送来了最新消息,真的有宋玉茗这个人。
宋玉茗,女,本市人,于十五年前的春节期间与家人走失,走失时四岁。当时的调查显示孩子是被陌生人抱走的,是有组织的诱拐,而非普通的走失。
家属报案并留下DNA,经过比对可以确认,本案死者与宋玉茗的父亲和母亲存在亲缘关系,所以死者真实年龄应该是19岁,而非17岁。
宋玉茗的父亲叫宋岭,户籍显示,宋岭与妻子于妍焱共育有三个孩子,除去当年报走失的宋玉茗以外,还有一个儿子,宋玉节,今年25岁。另外一个小女儿宋玉芮,今年14岁。
“宋岭……这名字挺耳熟的。”郎月慈看向张尚翔。
张尚翔说:“岭焱集团,宋岭。”
“这姑娘本来应该是个富家千金啊!”郎月慈感叹一句,接着转向施也解释道,“本地挺有名的一家公司,科技领域的,现在也做新能源,前几年岭焱集团已经上市了,现在这夫妻俩身家保守估计得有几亿。”
“刚才查了下数据,十亿往上。”张尚翔补充说,“另外我查到的信息显示,宋家的小女儿宋玉芮现在六中读书。就是死者居住的小区对面的六中。宋玉节留学归来之后就在家里的公司工作,他现在负责的主要是新能源板块,同时,宋家创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寻找走失和被拐儿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