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3)
“没错!露营跟广告本来也不冲突。”尼克对他的话表示赞同。
几人又聊了许久,程路也的神情也慢慢放松下来,他举起相机:“我来给大家拍张照吧!”
定格下背包客们的欢声笑语,江临立在画面的左上角,高大的身形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程路也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感叹这张照片也很好看,似乎让他重新感受到某种许久不曾出现的情绪。
午夜将至,天空中繁星闪烁,程路也离开人群,准备去拍摄报名参赛的照片。
临走前他和江临打了声招呼,说自己去拍就好,让他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玩,人多的地方比较暖和,江临应了下来。
站在一片开阔的视野当中,程路也举起相机,远处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下清晰可见。将镜头对准夜空,打开长曝光,群星流转的轨迹逐渐浮现,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画面的主体,这或许就是人类与自然的交汇、地球和宇宙的联结。
可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可能是镜头里的画面色调平淡,对比不够强烈?也可能拍摄的对象始终静态,少了些生命力?
程路也看着刚刚拍下的照片,默默叹了口气,但起码符合大赛的主题,自己也不算白来一趟。
刚准备回去,目光转向人群中的江临,他正站在篝火前和身边人亲切地交谈,接过糖糖递来的烟花棒,下一秒抬手将它点燃。
璀璨的花火在江临的手中绽开,绚烂、夺目。
程路也立刻抬起相机,在百米之外按下了快门。
火光点亮黑夜,画面中央是江临的身影,他身后的远方是浩瀚的星空,流星划过的瞬间,烟花最耀眼。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程路也莫名联想到了普罗米修斯——他从奥林匹斯山盗取圣火带回人间,从此之后人类才有了光明与文明。
如果江临是普罗米修斯,心理学或许就是他想要带回的火种,他也曾遇到阻碍,但依然义无反顾。
那么,他自己呢?
对程路也而言,摄影和塔罗一样,都是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塔罗牌揭示命运的走向,而相机定格此刻的真实。
如果真实是火种,那摄影就是记录下火光,记录下现在,并用以启迪未来。
森林会绝迹,城市会消亡,人类会更新换代。
但照片永远都在。
只要他拍下的东西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无关题材和形式。
他总以为商业和艺术必须二选一,直到这一刻才开始思考——有些选择,真的非此即彼吗?
一直以来,他像那喀索斯一般,把自己封锁在湖泊里,凝视着自己所认定的艺术倒影,不愿让商业沾染分毫。
背包客可以把兴趣变现,并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热爱,那摄影为什么不可以?
他一直觉得,商业摄影是迎合市场,艺术摄影是表达自我,二者是两条平行线,必须选择其一。
可是他真正喜欢的那些作品呢?那些真正打动他的影像,从来都不只是艺术品。他们同样可能出现在展览、海报,甚至广告中。
如果市场和自我表达是对立的,那这些作品又是如何存在的?
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二选一,而是找到他们的交集。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成年人最重要的,不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是让自己的每个选择都有价值。 ↑返回顶部↑
几人又聊了许久,程路也的神情也慢慢放松下来,他举起相机:“我来给大家拍张照吧!”
定格下背包客们的欢声笑语,江临立在画面的左上角,高大的身形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程路也看着屏幕上的画面,感叹这张照片也很好看,似乎让他重新感受到某种许久不曾出现的情绪。
午夜将至,天空中繁星闪烁,程路也离开人群,准备去拍摄报名参赛的照片。
临走前他和江临打了声招呼,说自己去拍就好,让他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玩,人多的地方比较暖和,江临应了下来。
站在一片开阔的视野当中,程路也举起相机,远处城市的轮廓在夜色下清晰可见。将镜头对准夜空,打开长曝光,群星流转的轨迹逐渐浮现,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画面的主体,这或许就是人类与自然的交汇、地球和宇宙的联结。
可总觉得差了点什么。
可能是镜头里的画面色调平淡,对比不够强烈?也可能拍摄的对象始终静态,少了些生命力?
程路也看着刚刚拍下的照片,默默叹了口气,但起码符合大赛的主题,自己也不算白来一趟。
刚准备回去,目光转向人群中的江临,他正站在篝火前和身边人亲切地交谈,接过糖糖递来的烟花棒,下一秒抬手将它点燃。
璀璨的花火在江临的手中绽开,绚烂、夺目。
程路也立刻抬起相机,在百米之外按下了快门。
火光点亮黑夜,画面中央是江临的身影,他身后的远方是浩瀚的星空,流星划过的瞬间,烟花最耀眼。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程路也莫名联想到了普罗米修斯——他从奥林匹斯山盗取圣火带回人间,从此之后人类才有了光明与文明。
如果江临是普罗米修斯,心理学或许就是他想要带回的火种,他也曾遇到阻碍,但依然义无反顾。
那么,他自己呢?
对程路也而言,摄影和塔罗一样,都是在不确定中找到确定。塔罗牌揭示命运的走向,而相机定格此刻的真实。
如果真实是火种,那摄影就是记录下火光,记录下现在,并用以启迪未来。
森林会绝迹,城市会消亡,人类会更新换代。
但照片永远都在。
只要他拍下的东西是真实的,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无关题材和形式。
他总以为商业和艺术必须二选一,直到这一刻才开始思考——有些选择,真的非此即彼吗?
一直以来,他像那喀索斯一般,把自己封锁在湖泊里,凝视着自己所认定的艺术倒影,不愿让商业沾染分毫。
背包客可以把兴趣变现,并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热爱,那摄影为什么不可以?
他一直觉得,商业摄影是迎合市场,艺术摄影是表达自我,二者是两条平行线,必须选择其一。
可是他真正喜欢的那些作品呢?那些真正打动他的影像,从来都不只是艺术品。他们同样可能出现在展览、海报,甚至广告中。
如果市场和自我表达是对立的,那这些作品又是如何存在的?
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二选一,而是找到他们的交集。
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成年人最重要的,不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是让自己的每个选择都有价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