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423节(1 / 4)
没有那场饥荒的话,赵家会如她想象的那般和睦,奈何造化弄人,梨花抚了抚她斑白的头发,心软道,“要不要给大伯送碗鸡汤?”
“送什么鸡汤?不浪费啊...”老太太不想提起那个人,“我看肉菜摆好了,咱快点过去吧。”
进山时,家家户户都把家里的矮桌矮凳搬来了,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
矮桌拼凑成长桌,鸡鸭鱼肉用碗装着沿桌摆好,热气直往上面飘。
老太太辈分高,坐在中间,梨花坐她旁边,替她倒了半碗峡谷村酿的酒,老太太抿一小口就推给了老村长,“快尝尝,好久没喝到了。”
老村长正拿着筷子夹肉,听到这话,忙搁筷子拿酒碗。
汤九郎见了,伸着脖子凑过来,“老族长,叫我也尝一口吧。”
“出息!”隔两排坐着的赵广安翻白眼,和身边人嘀咕,“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
酒是梨花攒的,她自己都没喝呢。
“他有才,想喝酒就给他喝吧。”赵申道,“没准他喝醉随便指点咱两句就能应付村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呢?”
自打去了峡谷村,赵申的耳根子就没清静过,起初是底下的两个管事不对付,后来几个管事间都有龃龉,成天找他不是告状就是断公道,他头都大了。
问赵大壮,赵大壮让他骂,骂完给她们安排活,务必叫她们累得筋疲力尽。
天晴还好,下雨哪儿来的活?
“哎...”他羡慕的望着赵广安,“还是你轻松啊。”
“你想轻松还不容易?”对面坐着的赵家汉子道,“你把村长的位子给我,我帮你管村里那点事。”
“那不行!”赵申拒绝得干脆。
其他人好笑,“那不就得了?”
已经很久没悠闲的同桌吃饭了,舍不得早早下桌,用饭的速度很慢,大家先是聊各自手里的事,然后聊孩子,聊明年的春种,氛围融洽,梨花吃完饭竟有些瞌睡。
强打起精神听汤九郎讲土地分配和人口居住的事。
村里的土地模式是效仿赵家的做法。
赵家人集体开荒,土地属于赵家,农忙时,大家齐出动,秋收后再分粮食,其他村也如此,大部分是公用土地,分粮按人口来分,至于自己开荒出来的部分村里不管。
“每个村的土地肥沃贫瘠程度不同,粮食产量也不同,贫土村的人搬去肥土村会分走本村的粮食,人多了肯定会引起本村人不满,但要肥土村的人搬去贫土村,人肯定也不乐意,因此我觉得无论成亲与否,仍维持原先的粮食分法,碍于村和村隔得远,可以在居住的村子领粮...”
“村长做好登记,事后挨个找村子要粮就行。”
赵大壮听得津津有味,“自己开荒的土地呢?”
“给村里种,村里抽两成,余下八成给他,这样成亲后他在居住的村子干活就行。”
赵大壮稍作迟疑,“两成会不会多了点?”
人们抱怨怎么办?
汤九郎喝口鸡汤,笑道,“两成怎么算多?旧朝管理天下时,粮税可是四成...”
四成还是清官主政的地界,贪官管辖的地域粮税高达六成。
他说,“两成也不是给赵家,而是分给村里其他人,大家不会有怨言的。” ↑返回顶部↑
“送什么鸡汤?不浪费啊...”老太太不想提起那个人,“我看肉菜摆好了,咱快点过去吧。”
进山时,家家户户都把家里的矮桌矮凳搬来了,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
矮桌拼凑成长桌,鸡鸭鱼肉用碗装着沿桌摆好,热气直往上面飘。
老太太辈分高,坐在中间,梨花坐她旁边,替她倒了半碗峡谷村酿的酒,老太太抿一小口就推给了老村长,“快尝尝,好久没喝到了。”
老村长正拿着筷子夹肉,听到这话,忙搁筷子拿酒碗。
汤九郎见了,伸着脖子凑过来,“老族长,叫我也尝一口吧。”
“出息!”隔两排坐着的赵广安翻白眼,和身边人嘀咕,“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
酒是梨花攒的,她自己都没喝呢。
“他有才,想喝酒就给他喝吧。”赵申道,“没准他喝醉随便指点咱两句就能应付村里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呢?”
自打去了峡谷村,赵申的耳根子就没清静过,起初是底下的两个管事不对付,后来几个管事间都有龃龉,成天找他不是告状就是断公道,他头都大了。
问赵大壮,赵大壮让他骂,骂完给她们安排活,务必叫她们累得筋疲力尽。
天晴还好,下雨哪儿来的活?
“哎...”他羡慕的望着赵广安,“还是你轻松啊。”
“你想轻松还不容易?”对面坐着的赵家汉子道,“你把村长的位子给我,我帮你管村里那点事。”
“那不行!”赵申拒绝得干脆。
其他人好笑,“那不就得了?”
已经很久没悠闲的同桌吃饭了,舍不得早早下桌,用饭的速度很慢,大家先是聊各自手里的事,然后聊孩子,聊明年的春种,氛围融洽,梨花吃完饭竟有些瞌睡。
强打起精神听汤九郎讲土地分配和人口居住的事。
村里的土地模式是效仿赵家的做法。
赵家人集体开荒,土地属于赵家,农忙时,大家齐出动,秋收后再分粮食,其他村也如此,大部分是公用土地,分粮按人口来分,至于自己开荒出来的部分村里不管。
“每个村的土地肥沃贫瘠程度不同,粮食产量也不同,贫土村的人搬去肥土村会分走本村的粮食,人多了肯定会引起本村人不满,但要肥土村的人搬去贫土村,人肯定也不乐意,因此我觉得无论成亲与否,仍维持原先的粮食分法,碍于村和村隔得远,可以在居住的村子领粮...”
“村长做好登记,事后挨个找村子要粮就行。”
赵大壮听得津津有味,“自己开荒的土地呢?”
“给村里种,村里抽两成,余下八成给他,这样成亲后他在居住的村子干活就行。”
赵大壮稍作迟疑,“两成会不会多了点?”
人们抱怨怎么办?
汤九郎喝口鸡汤,笑道,“两成怎么算多?旧朝管理天下时,粮税可是四成...”
四成还是清官主政的地界,贪官管辖的地域粮税高达六成。
他说,“两成也不是给赵家,而是分给村里其他人,大家不会有怨言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