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期的水渗入地下,地下水蓄足,再进来的水就不再渗漏,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渠道有水,那一片草原就能长出大量水草,有水草就能阻止水分被蒸发。
  一个循环生态系统就形成,草原修复。”苏樱说的有些绕。
  但聪明如斯的圣上、房相听懂了,这工程太逆天,两人好半天缓不过气来。
  这不相当于弄了个大蓄水池?可调节黄河水的涨落,确保黄河南岸和下游的风调雨顺?
  “那苏卿觉得,该在何处开口?”圣上又问。
  “有舆图吗?”
  “这里!”圣上拉开书桌背后墙面上的帷幕,露出一幅军事地图。
  苏樱走过来,看着舆图,在河套平原找到黄河‘几’字弯处,“这里!”
  圣上、房相愣住,这里是胜州,北临阴山,南侧是鄂尔多斯高原。
  胜州都督府的军民在这里种植,春种秋收,引渠灌溉,产量颇丰。
  还特地开凿一条人工运河,导黄河水入运河,转运粮食。
  这一带位置很重要,之前在突厥的控制之下。
  在河套东北角设置榆林关,就是据守黄河天险,阻止突厥南渡黄河。
  看着这里,圣上猛地理解苏樱的话,为阻止突厥,朝廷派重兵把守此地。
  怎么打赢了,反倒在黄河以南安置他们?这不是拱手让出战略位置么?
  第507章 弘文馆直学士
  “陛下,小苏大人说的有道理。
  其实黄河以北,到阴山一带,大片水草丰美草地,本就突厥一直占据着。
  突厥是游牧民族,一下改成农耕不现实。
  不若在黄河以北沿阴山由西向东安置一部分,保持游牧。
  另外安置一部分在兖州、豫空旷处,改成耕农。”房相建议道。
  “?”圣上不解,“不是说引黄治沙么?为何还要把突厥人分散?”
  “陛下,全安置黄河以北,繁衍生息十几年,突厥便会强大,不定哪日反叛,岂不是侧塌酣卧?”房相是不相信突厥的。
  事实上几十年后,这帮突厥人确实返回黄河以北复国,即后突厥。
  “那引黄治沙呢?谁来做?”圣上被绕晕。
  “陛下,臣以为两岸都搞引黄治沙。”房相指着舆图道。
  “黄河以南,河套内不少草原亦沙漠化,引黄除了治沙,亦防止突厥作怪,截断水流或突然放水。
  南北两岸都建治沙网络,南岸引水口在‘几’字弯前后两头各一,北岸在中间处引水。”房相想的更长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