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落难时却无人搭救,有的甚至落井下石。
  看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病死、饿死,心中满是悲愤、悲凉。
  时过境迁,自己从谷底爬出来,迟暮之年,早没了当年的气性。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能,换做自己,未必能比这些人好,何苦纠缠过去的事儿?
  “五郎!你不为自己,也得为孙儿们着想!长安地段好的宅子不易寻。
  将来孙儿们出息,总要成家立业,你上哪里寻宅子?
  这宅子是当年你赏的,其他的我离开时都卖了。
  唯独这座宅子没舍得,就当物归原主吧!”三叔拉着杨老汉的手,语气哀切。
  “这…”这话说到杨老汉心坎上。
  是啊,人活一辈子,临到老不都得为子孙筹谋、筹谋?
  “来人,去把长安城太平坊宅子的房契取来!”三叔见杨老汉意动。
  家仆取来房契,略微泛旧,上面盖着大唐武德年间长安县署的印章。
  新朝初创,前朝不肯归顺者,自然要没收家产、田产。
  清理城中人口、户籍,有主的到官署更换新朝房契,不更换的,作为无主房,收归朝廷。
  杨氏是大族,后宫还有两位妃嫔,城中房产没谁敢动。
  “拿着!物归原主,我也算了却一份心事!”三叔将房契塞到杨老汉手中。
  “多谢三叔!”杨老汉道谢。
  太平坊离苏府的光德坊很近,西南角坊门出去,过了街就是光德坊的东北角坊门。
  与皇城含光门只隔着一条街,上朝特方便,不用走多远,能多睡会儿。
  “谢啥!谁能想到二三十年后,宅子原主入住?”三叔见杨老汉接了,心中压了多年的石头去了。
  当年没能捞人,这会儿微末时,伸手拉一把,也算还了那份情。
  眼瞅着未时末,申时将至,两个奶娃吭哧吭哧开始闹腾。
  杨老汉起身告辞,孩子饿了。
  “五郎吃了晚膳再走!今儿腊八,我已命人备了席!”三叔挽留。
  “多谢三叔,俩孩子吃了便要入睡,天寒地冻怕着凉,还是回客栈安歇的好。”杨老汉婉拒。
  到本家走一圈,心愿已了。
  “唉,都是为了儿孙!”三叔叹息一声,没再挽留。
  “成弟呢,咋不见人?”两人边走边聊,杨老汉问起三叔的小儿子杨守成。
  “川儿到荥阳任县令,将他接去奉养!”三叔笑道,“这兔崽子倒是命好,儿子接去养老。”
  杨老汉愣住,随即也笑了,“成弟自小便得宠,三叔一直偏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