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汉子们回来,都带着鼓鼓囊囊的钱,有些趁着空隙,准备盖新房。
  杨老汉家这两日愁得慌,老两口要回长安,大郎、二郎在外面挣钱忙。
  两个儿媳的去留成了问题,留在村里没意义,公婆、丈夫、孩子都不在。
  大郎、二郎想着要不跟着去长安得了,可这么多人挤到苏府,开不了这个口。
  就算要出去租赁,也不是马上就寻到住处,总得有个时间。
  关键是杨家这一走,只怕村里更多人想走!
  第450章 思乡情切
  “二郎,我想回长安!”夜里,韦五娘子对丈夫道。
  “嗯!”杨二郎搂住妻子。
  “爹娘年纪大,路上没人照顾,我亦不放心!你们且先回去,年底我交了差事,也回长安!”
  “真的?”韦五娘子惊喜,“那兄长他们咋办?”
  “大嫂随你先回长安,兄长和我年底回来。”杨二郎想了想道。
  “回长安,咱们在郊外落户,置办个宅院,做粉丝、榨豆油、做酱油,都能养活自己。
  要是能买到一座山,养蜜蜂、喂猪,复刻这里的,要不了两年,日子就能过得美美的。”
  “嗯!那、你跟公婆说?”韦五娘子道。
  “放心,明日我与爹娘商议!”杨二郎拍了拍妻子。
  妻子出自京兆杜陵韦氏,追根溯源,与苏老三妻子韦贞儿同族。
  韦氏是京城大族,两人只能算同族,不能捋辈分,一捋两人差一辈。
  翌日吃过早饭,杨二郎叫住忙着下地干活的兄长、大嫂和爹娘。
  “阿耶、阿娘,不如让大嫂、香娘随你们一道,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杨二郎开口。
  这几日一直郁闷的王大娘子眼睛一亮,巴巴望着公婆。
  王家在长安没了故旧,但两个儿子都在义兴郡公府,有义兴郡公府帮衬,将来的前程不差。
  公婆迟早是走,不是回长安叶落归根,就便是在这荒沟村终老。
  可儿子却会在长安生根发芽,她自然要去长安。
  憨厚的丈夫只让她安心在家,可这家公婆、丈夫、儿子都不在,她守啥?
  夫妻俩罕见的打冷战,生闷气。
  小叔子这番话,说到她心坎上。
  “都走?那这地咋办?都不回荒沟村啦?”杨老汉问。
  “不要了!虎子、阿木、阿桑他们在长安,咱们留在这里作甚?”杨二郎果断道。
  “咱们把户籍迁回长安,在长安县或万年县落户,城外置办宅院,弄个作坊,还怕养不活自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