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抬手,像是嘉许般,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头,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赏,却又一语双关:
  “嗯。方允同志思想觉悟不错,公私分明,是个好苗子。”
  说完,他转身,迈步走回办公桌后坐下,姿态恢复了一派领导者的从容与威严,仿佛刚才那短暂的、充满暧昧氛围的靠近从未发生。
  他拿起桌上一份待批阅的文件,目光重新投向桌面,语气恢复了之前的沉稳平淡,带着公式化的关怀:
  “好了,下午工作别太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有任何不舒服第一时间告诉我。回去忙吧。”
  “好的。”方允暗自松了口气,恭敬应下,摸着肚子转身离开。
  办公室内重新恢复了绝对的安静。
  赵廷文脸上的温和笑意逐渐敛起,恢复了上位者的惯常沉静与锐利。
  他抬手按下内线电话,声音毫无波澜:
  “进来一下。”
  旋即,李湛推门而入,恭敬地站在桌前:“领导。”
  赵廷文没有提文件的事,他身体微微后靠,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轻点,目光落在李湛身上,仿佛只是随口提起一件常规工作:
  “法*委上报的那批年轻干部重点培养计划,进展如何了?”
  李湛心领神会。那份计划他早已烂熟于心,也深知领导此刻问询的核心指向。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
  “名单和初步方案已经过人事部门和相关分管领导的审议,正处于最终确认阶段。”
  “嗯。”
  赵廷文微微颔首,表示知晓。他端起手边的茶杯,轻啜一口,看似随意地接着道:
  “平台搭建很重要。选人用人,更要讲究‘人尽其才’。”
  他放下茶杯,目光平静地看向李湛,语气带着深思熟虑的考量:
  “尤其是像方允同志这样,专业功底扎实、思维敏锐、在重大项目中有突出表现的年轻人才。她在新丝路项目上的担当和在临昌的表现,都证明了其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仿佛在斟酌词句,声音平稳而有力:
  “对于这类潜力大、正值事业上升期的优秀人才,培养上要有前瞻性,更要注重可持续性。既要压担子,给舞台,让他们能接触到核心的立法动态和前沿研究,参与到关键专项工作中去,增长才干;也要科学规划,避免因阶段性的客观因素,比如……身体需要特殊关照的时期,而过度透支精力,影响长远发展。”
  李湛听得极为专注,精准捕捉到领导话语中深藏的关切与布局。
  “领导指示非常及时,点明了人才梯队建设的关键。”他迅速回应。
  随即思路清晰地将领导的意思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
  “法*委近期正好有几个重要的专项工作需要年轻骨干深度参与。
  这些专项工作接触的都是核心立法信息和前沿方向,但工作形式以案头研究、专家研讨和内部论证为主,强度相对可控,非常适合方允同志当前的情况,既能保证她持续深入业务核心,积累宝贵经验,又能有效避免过度劳累,确保孕后期和未来产假回归后的工作顺利衔接。”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参与这些专项工作,本身也是对方允同志能力和潜力的高度认可,符合‘人尽其才’的原则。相信分管领导李主任他们也会理解并支持这种安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