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1 / 3)
一周之后,统计出来的善款数额总共20多万。
对于有些病种来说,20多万可能不算少了,起码支撑几个月没问题。但是对于小野的IIT项目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杨登云的几百万近千万都已经投进去了,20多万真的就是毛毛雨,什么都解决不了。虽然确实是雪中送炭,但也实在太单薄了。
最近一段时间,游漪一直在和钱较劲。
除了小野的IIT项目,还有几个孩子也在等钱买药。没药吃的家长着急,有药却吃不上的家长也着急,各家有各家的难处。汇总到游漪这里,真是遍地难处。
还能怎么办?简直愁坏了游漪。
除了通过公众平台针对小野的IIT项目募集善款,她还尽量从儿童罕见病公益基金会拨出了部分资金。可是,基金会也刚开始运作,目前资金池里的数额并不充实,很多还是针对特定病种的专项资金,不能擅自挪用。所以,最终支持的也不多,只有几十万。
同样只是洒洒水,勉强算是送上一片心意。
游漪知道必须转变思路了。
既然现在没办法找来足够多的资金,那么不如试着琢磨一下怎么省钱?省钱,意思就是在不影响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压缩成本。怎么压缩?就要把整个链条中花钱的地方都拎出来,一个一个盘算。
用林骁的话说,还是叫“压榨”更贴切。
林骁刚从旧金山回来不久,还没决定去哪里上班,最近闲着没事儿,被游漪拉到基金会帮忙。
“小漪,把你压榨我的劲头儿拿出来,肯定能降低成本!我看好你,你应该有这个自信!”
林骁在美国读书这些年,几乎被游漪发展成了驻旧金山办事处大使。从小道消息,到新药进展,再到各种海淘代购,只要逮到了就使劲儿用。林骁虽然嘴上抱怨,行动上却一点儿都不怠慢,从来不需要游漪催她,总是主动帮忙。林骁和游漪从小学的时候就在一起玩儿,二十多年了,彼此都太熟悉了。她知道游漪现在只关心这堆孩子,遇到事情是真的着急上火,其它什么都无所谓。
这几天,她眼看着游漪吃不下睡不着,本来就瘦,现在更加纸片了。
所以鼓励她:“压榨,拼命压榨!”
游漪倒也不和林骁客气:“除了你,我还能压榨谁啊?”
不过,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已经有了主意。当然,不能叫压榨,只能算双赢,或者捐赠。
小野的IIT项目费用高,其中很多花在了大动物实验上。一般来说,动物进化阶段越高,结构、功能和人类的相似性也会越高。比如,猴等灵长类动物在基因和免疫系统方面非常接近人类。所以,在大动物身上建模更容易。
但是,这种实验用的大动物价格非常昂贵。最常用的一种是食蟹猴,而且数量较多、容易培育,繁殖时间也短,非常适合实验。以前,食蟹猴的价格比较便宜,一只大概几千元,但是近年来价格突然暴涨了十几倍,现在一只需要十几万元。假设一款新药临床前研究需要60只食蟹猴,仅这项费用就需要接近千万元。
游漪在想,如果合作的实验动物公司可以免费或者打折,就好了。
可是人家为什么要免费或者打折呢?
需要帮它们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虽然医疗不是纯商业,但是医疗类公司也是需要盈利的,而且只有具备生存能力,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商言商,要把大动物实验的费用降下来,游漪可以想到的路径无非就是——以量换价。说明白点儿,让它们给小野IIT项目需要用的食蟹猴免费或者打折,同时游漪许诺可以介绍更多类似项目或者其它合作,帮他们薄利多销。
除此之外,就是打感情牌。告诉它们小野的IIT项目在互联网的舆论声量非常高,已经引起了很多官方媒体关注,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如果可以免费或者打折,绝对会为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正面影响。从专业角度看,可以树立口碑;从道德范畴看,可以彰显大爱。这不是忽悠,是事实。
这笔账,只要算得精细,肯定稳赚不亏。
想到这一步,游漪开始思考自己可以提供哪些条件,还差什么资源。一通盘算过后,总结出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找到更多类似项目或者其它合作?
医院?科研机构?药企?还是……?
每个都不能放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