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3)
虽说是为了出门游历,但特意找罪受可不是言修聿期望的。
倒不如沿着海走一圈,南方的海边她还不曾看过,一路沿海走下去也颇有些趣味。
不过月余,言修聿走过了两三个沿海的镇子,因着相距不远,这些镇子的房屋建设、习俗和人说话的口音都相差无几。
奇怪的是,这些镇子地处海边,分明不适宜耕种,此地的人却生活安逸富足,不见有民生疾苦之象。
打听过了才知道,沿海的几个城镇生产海盐,每年京城还会派了官差来巡盐,光是这一项就够这一带人吃的了。
“咱们知县一家都是好人呐,过去咱们县不产盐,县里都是知县来了才富起来了。开头几年家家户户有不少挨饿的,也是知县夫人设棚施粥。”客栈老板端上一碗面,旁边配上海味做的浇头。
言修聿从筷筒中抽出筷子,随口应道:“那真是好人啊。”
“可不是,”客栈老板叹道:“可惜知县夫人生了病,卧床不起半年多。”
“竟然如此?”
“前些日子知县府里还有许多人去郊外庙里为夫人祈福,只盼夫人能尽早康复。”
本着医者秉性,言修聿忍不住道:“与其去庙里祈福,倒不如找个医术高明的大夫,还算落到了实处。”
“客人说的是,但人嘛,总想找些依靠······”旁的客人唤老板,他扬声应下,忙不迭同言修聿告辞:“姑娘慢用。”
言修聿点点头,谢过老板,开始享用她的面。
浇头里加了虾米和鳝丝,鲜得她险些咬掉了舌头,盖在柔韧的面条上,一碗下肚眉毛都鲜掉了。
言修聿心满意足地搁下筷子,喝了半盏茶后回了卧房,将包裹仔细整理好了,才安心躺到榻上小憩。
停留在镇中的几日,言修聿时常外出去街上游逛,尝了别家餐馆的招牌,味道竟都比不上客栈。
她最常去的店铺还算药铺,这儿有许多沿海才能生长的药材,以往只能在书本上读到,如今却能亲身体验了。
此处的人安居乐业,待客也和善客气。
药材铺的伙计已然对她很熟悉了,笑着问候她:“客人,今日要买何种药材?”
“得先瞧瞧看,”言修聿认真辨认药材的模样,“前几日买了许多,今日不大有想要的了。”
“这几味药材别家不常有,客人不妨买下试试。”药铺伙计给她推荐。
言修聿挑了几样罕见的药材,和在隔壁餐馆里买下的烧鸡一同带回了客栈。
这儿的烧鸡比不上言修聿在自己院里做的,但吃了几日海味和鱼虾,尝些旁的换换口味也不错。
半只烧鸡下肚,言修聿饱得直打嗝,好在她明知自己吃不下整只鸡,只向店家要了半只多一根腿。
吃饱喝足后她将客栈的桌面收拾妥当,本想将午前买的药材拿出来研究功效,却分明听见有人从外边敲响了房门。
言修聿起身开门,外边站着的是客栈老板,外边不止他一人,两位打扮得像大户人家侍女的姑娘也站在外边。
她迟疑道:“这是······”
“姑娘,这两位是知县家的侍女,”客栈里行人熙熙攘攘,老板很是有眼力见,请求道:“事务繁杂,三位不如关上门来好好聊?”
两位侍女中较为年长的那位出声说道:“是万公子为府中引荐了姑娘,还请姑娘听我们一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