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十五日后,匪徒趁永安城门打开接济灾民之时,混入永安,夜袭纵火,杀闻氏满门九十七口,无一人生还。”
  这是秋官卷宗里关于闻氏灭门案唯一的记载,沈徊已经将这上面的文字反复读了有五年。
  近日皇上刚下旨,任命他为潜龙卫首领,只奉天子命令,专司扫除魑魅,诛杀妖邪之事。因为大圣境内,自靖远城往东,妖祸频发,已经困扰姜元昭很久了。
  沈徊放下手头的卷宗,走出秋官大门,便一刻不停地往宫内走去。
  闻氏灭门案是个悬案,当日里朝堂改弦更张,党同伐异,根本就不能指望谁能查清此案,找出真凶。
  沈徊,不,应该是闻濯,是当日里闻家的第九十八口人,是闻仲宇唯一的儿子,却恰巧死里逃生,恰巧被他的叔祖父救下,而他的叔祖父因不服当日还是太后的姜元昭,早应该被贬谪到池州,现在却突然出现在这永安城中,将他救下。
  闻濯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叔祖父能救下他却不救他的父母,不救闻氏满门,为什么他们死里逃生,却不去大理寺鸣冤,而是趁着夜色赶往了远在北境的池州。
  但他知道他再也做不成自小便立志要做成的君子了,也做不到闻氏家训中说的那样了。
  改名换姓,脱胎换骨,原来可以这样不动声色,悄无声息,只在一个惴惴不安的少年刚在书塾回来的晌午,只在杏花落下飘至未掩的竹窗的时候,偷听到了当年闻家灭门的原委。
  “不过党争。”
  这四个字已经足以让沈徊抛下为君王,为百姓立志的誓言,足以让他恨透了所有涉及朝堂之人。
  所以他丢下了手里的圣贤书,第一次离家出走,便是流落到了北中。
  当时还是个混混的邹言救下了他,将他带着走向了姜元昭的朝堂。
  无论是与人勾心斗角,还是杀人放火,他都做得游刃有余,一点痕迹都不留。
  终于,姜元昭看见了他,次次重用,他逐渐取代了自己师父邹言的位置,成为姜元昭手下第一得力的人物。
  并且,在朝纲稳固之际,将自己的师父邹言,送上了死路。
  等到朝臣要清算他这个酷吏时,却被当时位极人臣的郭通救下,不过到底是因为姜元昭还用得着他,便给了他潜龙卫首领这个职务,算是给了郭通一个人情。
  沈徊与名满天下的郭相的缘分,其实源于他的一个习惯。
  沈徊经手的案件,凡涉及抄家灭族之罪,总有那么几个年纪尚幼的孩子会在他手里留下一条命,还被他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再不踏足永安城一步。
  郭通曾问过他,如此作为,不像一个酷吏,问他是否还想重回朝堂,再不做这些刀口舔血的事?
  他却拒绝了,只是说:
  “人有恻隐,稚子何辜。”
  “既入地狱,当不得往生。”
  郭通也没勉强,便任他去了。
  人在黑暗中行走,不能像将相朝臣,也不能像贩夫走卒,但只要心怀光明,则不论国之垢,黎民之垢,亦可受之。
  沈徊奔走大半生,以为自己心心念念的是复仇,执着放不下的是曾经想成为泽世君子的理想,可直到风临渊将他隐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揭破,并且话里话外都不掩饰是他为图骨寒冰矢主导了当年闻家灭门之案时,他却突然觉得失去了什么。
  无妄之灾,灭顶之祸,皆源于一人私念,而不是丹心空付。
  沈徊的心结解了。
  这么多年,他追查闻氏灭族背后的真凶,从那些记载在卷宗里的匪徒,到受人指使的杀手,再到如今朝野之中位高权重的朝臣,他一个都没放过。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