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贞观接过后浅饮一口,姜见黎迫不及待地问,“陛下,可是从前您尝过的味道?”
  “味道不错,”萧贞观给出了评价,“可从前她从未煮过四茹茶给朕喝,朕也不知若是她煮出来,会是什么味道。”
  姜见黎气性上来,口气生硬地顶撞道,“陛下分明就是在戏耍草民!”
  “朕没骗你,朕从前从未喝过四茹茶。”萧贞观仰头将茶饮一饮而尽,“不过今日虽是头一回尝到个中滋味,朕却很喜欢。”
  姜见黎只得继续侍奉萧贞观饮茶,期间一言不发,无论萧贞观怎么逗她,她都绝不开口。
  约莫是受了伤流了血,萧贞观很快就感到疲惫不堪,“朕累了,陪朕休息。”
  “草民还是去旁边的屋子里头睡吧,免得惊扰了陛下清梦。”
  昨日她就被萧贞观强行留在身边,结果她一夜未眠,今日不愿重蹈覆辙,可萧贞观哪里放人,二话不说将人按在床榻上,姜见黎躺在她身侧动弹不得,只得继续忍耐着。
  好在萧贞观浅眠了一个时辰就醒了,醒来后,萧贞观命人抬进来一架屏风挡在榻前,自己去了屏风的另一侧处理公事。
  这一次萧贞观是借着督察同都郡政务出来的,虽说真正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寻找姜见黎,但是她也没忘了职责在身,找人重要,国事也重要。
  等到同臣下议完武州的考核章程,已经接近傍晚。
  于是姜见黎又被萧贞观强行从榻上拽起来陪她用膳,用完膳后又一边耐着性子陪她在窗前月亮,一边给她煮茶,一壶茶喝完,这位陛下可算是折腾够了。
  躺在榻上,身边之人的呼吸声近在咫尺,姜见黎心如止水地数着时辰,差不多到了丑时,身旁地呼吸声终于平稳下来。
  她缓缓从榻上爬起,借着月光打量身旁的人,确认她真的陷入了熟睡之后,姜见黎轻手轻脚地下了榻,连鞋袜也不穿就径直来到了窗前,然后推开窗棂,不带半分犹豫
  第一百四十三章
  武州地处北疆,到了夏季,便是白日里再热,一到夜晚,热气也会消散,比白日里凉了不少。
  为着方便干活,阿姚只穿了单衣,却也干的满头大汗,她将方才挖过的地方踩了又踩,直到自认为看不出一丝异样,才起身擦汗,夜风一吹,她冷不丁打了个寒战。
  抬头朝天望去,满月挂在枝头,月中似又群鸦黑影掠过,让不明月色平添了几分惊悚之感。视线由东转向西,向下落在了院子那头的门后,心中不禁开始担忧起来:娘子怎么还不回来?莫不是途中出了意外?还是说,她会错了娘子的意思?
  想到此,阿姚不免去回忆白日里姜见黎在客栈对她说过的话:
  “这几日也别出摊了,在家好好待着,家中许久未曾收拾过了,你得空收拾一下,将院子里的杂草,尤其杨树下头清一清,安心等我回来……”
  当时她便觉得娘子这话不大对劲,说得无缘无故的,回来后仔细一琢磨也琢磨不出个所以然,索性按照娘子所言,将家里头里里外外收拾了一番,却什么发现都没有,她只能将全部阿希望寄托于院子里这棵杨树下。
  她在杨树下挖了许久,从日中挖到日落,将树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仔仔细细翻过,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给她挖到了一方石匣。石匣还怪沉的,打开一看,差点晃瞎了她的眼。石匣里头整整齐齐地放着两排金银,一排金锭,一排银锭,一枚约莫二十两,这一匣足足有千两!
  除了金银,匣子里还有一封信和几张过所。
  阿姚打开信时,手有些颤抖,心也跳个不停,她不怎么识字,担心自己根本看不懂信上地内容,然而当信被展开后,她就发现自己多虑了,信不长,就一句话,每一个字她都认得,每一个字都是娘子曾一笔一画教过她的。
  信上写着:若寅时三刻未归,用过所离开同都,此生不回。
  原来娘子早就料到会有今日之事发生吗?那么娘子的身份是真的?她真的是那个传闻中为救陛下葬身火海的司农寺丞,摄政王殿下的养妹?所以娘子根本就没有失忆,她什么都记得,那为何她要欺骗陛下呢?
  正想着,门那边忽然传来了动静,阿姚警觉地竖起了耳朵,迅速躲到隐蔽的角落出。
  阴影处缓缓走出一个人影,阿姚看清了对方后,惊喜上跑了出来冲上前,“娘子你可算回来了!”
  “小声些阿姚,”姜见黎低头瞧见阿姚手中的东西,问道,“都收拾好了?”
  “收拾,什么?”阿姚不明所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