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2 / 3)
而且因为当时走的就是一条船,连第二个都没有,也就没人知道船遇到了飓风,沉没在大海深处。
“地球表面上,三分之二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多少年来,沉船无数,国际上有名的打捞公司不少,但想在偌大的海洋里查找宝藏,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势力,更需要好运。”萨穆埃莱看着风博羽:“我想你是没时间研究那些东西的闲人,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消息?确认的那么肯定?”
比起爱尔法的心血来潮,情绪化。
萨穆埃莱可要谨慎多了:“出海折腾一段时间,什么都没捞出来,你觉得好吗?”
“没捞出来就当去看海上升明月了。”风博羽还是那句话:“你不也说了,要陪着爱尔法出来散心的吗?”
“不要计较得失,随心而为。”爱尔法用吟唱散文诗歌的形势:“我的梦想啊,在海上流浪。”
“你可拉倒吧!”风博羽吐槽:“你在海上流浪一个试试。”
“试试?”爱尔法单手托腮:“试试就试试。”
“少胡来啊,在海上漂流,你以为你鲁滨逊啊?”
好吧,歪楼了。
龙君越跟萨穆埃莱都是行动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们俩真的组建了海洋打捞船队,五天之后就出发,七天之后就到地方。
就在要出发的时候,周奇之跟江月书出现在了风博羽的眼前:“我要去。”
江月书教授就这么一句话,倔强地看着风博羽。
风博羽一扶额头:“沉船打捞又不是一定能成功,而且去的是公海,条件很不好的。”
江月书教授却不为所动,还是那句话:“我要去!”
周奇之在一旁帮腔:“让他去吧,自从我不小心说漏了嘴,他连睡觉都不安稳,非得趴着我不可,不然怕我偷偷溜了不带他。”
这两天江月书教授非常的“黏人”。
“你呀你呀,就知道在自己人跟前儿,嘴上没个把门的。”风博羽能怎么办?不点头也不行了啊,这都堵在家门口了。
于是拉着俩人一起走,顺便介绍了爱尔法跟江月书认识。
嗯,风博羽觉得这两个人应该有共同语言。
毕竟爱尔法是个浪漫而自由的哲学家。
江月书教授是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讲师。
结果他们到了码头,还没上船呢,俩人就吵起来了。
“我对马可波罗游记存在质疑,是有根据的。”江月书教授扶了扶眼镜:“马可·波罗在书中自称深受大汗信任,还担任过官职。但所有东方的史籍里,并没有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
“不可能!”爱尔法是相信《马可·波罗游记》的人:“我在博物馆里,阅读过最早的版本。也是因为如此,我才对东方文化深深的着迷。”
“不好意思啊爱尔法先生,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无数学者查阅数十年,没有找到一件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江月书教授告诉他:“在元明两朝都没有。”
“不对啊,有记载的。”爱尔法反驳:“我记得所有史料中有一条孤证。并且《马可·波罗游记》说蒙古忽必烈汗因他识海路,让他带领这个使团,把蒙古的公主护送去波斯完婚,”
“护送去波斯完婚,不一定非得走海路的吧?”江月书教授跟他争辩:“大元勇猛无敌的是骑兵,去波斯走陆路更安全一些,毕竟那个时候,元朝有半个地球的地盘,可以放羊牧马。”
“你们元朝不是少数民族创建起来的吗?或许他们的史料有所缺失?”爱尔法的理由也挺有可能:“我记得有一个残卷里提到过。”
这个江月书教授还真知道,为反驳史书中没有关于马可·波罗记载的疑问,一位姓杨的教授皓首穷经,终于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二八往阿鲁浑大王位下”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一致,从而可以证明他是到过中国的。 ↑返回顶部↑
“地球表面上,三分之二的面积为海洋所覆盖,多少年来,沉船无数,国际上有名的打捞公司不少,但想在偌大的海洋里查找宝藏,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势力,更需要好运。”萨穆埃莱看着风博羽:“我想你是没时间研究那些东西的闲人,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消息?确认的那么肯定?”
比起爱尔法的心血来潮,情绪化。
萨穆埃莱可要谨慎多了:“出海折腾一段时间,什么都没捞出来,你觉得好吗?”
“没捞出来就当去看海上升明月了。”风博羽还是那句话:“你不也说了,要陪着爱尔法出来散心的吗?”
“不要计较得失,随心而为。”爱尔法用吟唱散文诗歌的形势:“我的梦想啊,在海上流浪。”
“你可拉倒吧!”风博羽吐槽:“你在海上流浪一个试试。”
“试试?”爱尔法单手托腮:“试试就试试。”
“少胡来啊,在海上漂流,你以为你鲁滨逊啊?”
好吧,歪楼了。
龙君越跟萨穆埃莱都是行动能力非常强的人,他们俩真的组建了海洋打捞船队,五天之后就出发,七天之后就到地方。
就在要出发的时候,周奇之跟江月书出现在了风博羽的眼前:“我要去。”
江月书教授就这么一句话,倔强地看着风博羽。
风博羽一扶额头:“沉船打捞又不是一定能成功,而且去的是公海,条件很不好的。”
江月书教授却不为所动,还是那句话:“我要去!”
周奇之在一旁帮腔:“让他去吧,自从我不小心说漏了嘴,他连睡觉都不安稳,非得趴着我不可,不然怕我偷偷溜了不带他。”
这两天江月书教授非常的“黏人”。
“你呀你呀,就知道在自己人跟前儿,嘴上没个把门的。”风博羽能怎么办?不点头也不行了啊,这都堵在家门口了。
于是拉着俩人一起走,顺便介绍了爱尔法跟江月书认识。
嗯,风博羽觉得这两个人应该有共同语言。
毕竟爱尔法是个浪漫而自由的哲学家。
江月书教授是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讲师。
结果他们到了码头,还没上船呢,俩人就吵起来了。
“我对马可波罗游记存在质疑,是有根据的。”江月书教授扶了扶眼镜:“马可·波罗在书中自称深受大汗信任,还担任过官职。但所有东方的史籍里,并没有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
“不可能!”爱尔法是相信《马可·波罗游记》的人:“我在博物馆里,阅读过最早的版本。也是因为如此,我才对东方文化深深的着迷。”
“不好意思啊爱尔法先生,在我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无数学者查阅数十年,没有找到一件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江月书教授告诉他:“在元明两朝都没有。”
“不对啊,有记载的。”爱尔法反驳:“我记得所有史料中有一条孤证。并且《马可·波罗游记》说蒙古忽必烈汗因他识海路,让他带领这个使团,把蒙古的公主护送去波斯完婚,”
“护送去波斯完婚,不一定非得走海路的吧?”江月书教授跟他争辩:“大元勇猛无敌的是骑兵,去波斯走陆路更安全一些,毕竟那个时候,元朝有半个地球的地盘,可以放羊牧马。”
“你们元朝不是少数民族创建起来的吗?或许他们的史料有所缺失?”爱尔法的理由也挺有可能:“我记得有一个残卷里提到过。”
这个江月书教授还真知道,为反驳史书中没有关于马可·波罗记载的疑问,一位姓杨的教授皓首穷经,终于在永乐大典残片《站赤》中找到一条记载“兀鲁得、阿必失和火者取道马二八往阿鲁浑大王位下”与《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一致,从而可以证明他是到过中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