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1 / 3)
景书面露不解,既然手中银钱宽裕,为何还要如此忙碌着挣那一点蝇头小利。
荣珍心知他出身大户人家,作为曾经目下无尘的大少爷,平时估计都跟餐风饮露似的,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了解甚少。
其实她这样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进项来源罢了,不然总不能大大咧咧地告诉别人她有五千两,不干活都能吃喝不愁吧,信不信前脚说完,后脚钱就没了,人也能没了。
另一个,她也想给自己找个事做,不能真靠着那几千两活一辈子。
不事生产的人闲久了,久而久之会废掉的。
荣珍将这些简单解释给景书听,不管他能不能理解,反正宋记杂货铺没两天就在这条街尾开起来了。
她把从桃林县带回来的东西摆上大部分,竟然也把不大的铺面填得满满当当。
为了保证货源,她还在门口挂个收货的牌子,标明收购乡下的各种杂粮山货、手工制品、针线帕子等等,可以物易物换取铺中的东西,也可以卖银钱,价格从优。
按照荣珍目前的计划是,她打算从乡下收购东西卖往县城,完后再从县城采买货物卖回镇上,从中赚个差价。
她觉得这种买卖模式应该挺有市场和赚头的,毕竟不是谁都像她家一样有马又有驴的,能够支撑她随意地在县城和镇上之间来回跑。
这样既方便她有个正儿八经的营生赚点零花,也方便她偶尔出去跑着玩玩放一下风,不至于真把自己困在一镇之地,哪也不去了。
景书看她忙得热火朝天,自觉不来多打扰她,只在她需要的时候,往铺子里走了两趟。
一趟是开铺搬货时,他随荣珍过去搭把手,帮忙搬运几袋米粮。
卖水婆子看到他分外惊讶,私下跟荣珍打听:“他真是你兄长啊?瞧着跟大户人家少爷似的,白净又好看,成家了没?”
荣珍当时表现得比她还惊讶,直接忽略最后那个问题,比着大拇指佩服道:“大娘眼光真是好,我兄长他以前可不就是大少爷,没想到这都被您看出来啦。”
“那你们怎么到咱这小镇上过活了?”卖水婆子好奇八卦。
荣珍一脸惆怅,“还不是近些年家道中落了,这才流落江湖……哎呀,瞧我在乱说什么,兄长他一直在为此伤怀,您可不要在他面前提起这件事呀。”
卖水婆子听到‘江湖’二字就忍不住变了变脸色,八卦的心思瞬间收敛起来。
江湖人的八卦那是好八卦的吗?他们市井小民宁愿偷偷嘀咕那些世家贵族们,也不肯随便乱嚼江湖人的舌根子。
因为前者好歹高高在上,距离他们很远,听不到就不会怎么样。
而后者呢,身边说不定哪个顾客就是江湖人士,万一听去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他们能得着好?
介于这一点,卖水婆子随后对荣珍客气疏离不少,却正中荣珍下怀,不然再跟对方热络下去,这位大娘说不定都有帮他们兄妹介绍对象的心思了。
还是给彼此留有足够的社交距离比较舒服。
街坊邻里间没有秘密,打从荣珍通过卖水婆子的嘴传出她兄长是混江湖的,且以前家境不错眼光高,一部分在最近盯上他们兄妹俩的人就自动打消了某些念头。
但这里面可不包括早就动心思的隔壁杜婆子,她那日被对门李婶子怼过后暂时消停下来,不是放弃了生出的那抹妄念,而是藏在暗处观望起来。
近些日子,她看到新来的这对兄妹住进大宅子后,不仅雇了整整两个佣人伺候着,竟然还在街尾开了间杂货铺子,生意渐渐红火的样子,眼睛也跟着变得火红。
这就是她想找的儿媳和女婿啊!
怕不是老天爷听到了她天天的祈祷,特地给她老杜家送来的天降金媳金婿吧。
宋家有宅有铺,出身还不错,当兄长的能结交江湖人当靠山,做妹妹的又会操持家里又会做营生糊口,以后跟他们老杜家两家合一家,她就再也不用担心儿女将来的日子难过了,想想都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