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看,”她指着桌上的水,语气急促,“那毒雾的根底,多半是附子、狼毒一类大辛大热的药石,经由火烧水蒸,化为无形之气,侵入人体,损伤的是心脉与肺经。此毒慢而隐,不易察觉,却能日积月累,耗损人的根本。这与你那寒髓功,寒毒炼髓的法子近似。”
  “要解此毒,寻常的汤药不成。全城数万人,总不能挨家挨户去灌药。唯一的法子,便是用同样的法子,将解药也化为无形之气,弥散于整个渝州城。”
  “熏蒸之法,”沈镌声看着她神采飞扬的侧脸,轻声接道,“所费最少,效率最高。”
  “灯笼!”她激动地点了点窗外那盏火光,“我们只需将解毒的药草磨成粉末,混入灯油之中,或是制成香包,悬于灯内。灯火热力,便能将药性缓缓蒸腾而出。”
  “这法子,神不知鬼不觉,悄无声息,便解燃眉之急。”
  似这般越说越是兴奋,仿佛已经看到那满城的灯火,都化作了救死扶伤的良药。
  “嗯。”沈镌声低低地应了一声,红着脸,垂下头。
  “艾草、苍术、雄黄!”忽而有些开心,心里头立刻拟出了配方,“艾草至阳,苍术燥湿,雄黄解百毒。这三味药,皆是寻常之物,价钱低廉,最易寻得。三者合一,制成药包,足以中和那毒雾的大半毒性,至少也能固本培元,护住心脉,不至于让毒气攻心入里。”
  她一口气说完,才发现自己还紧紧抓着他的的手腕,连忙松开,耳根有些发烫。
  沈镌声抬起头,看向她因激动而闪闪发光的眼睛。
  “是的,”青年犹豫着将手收回,捻一捻手腕,稍稍倾过身,几缕未束好的墨发便垂散在桌上,“此法可行。”
  青归玉刚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主意简直天衣无缝,却听他话锋一转。
  “只是,此事不能由官府出面,更不能由漕帮出头。否则,只会坐实粮中有毒的传言。”
  “须得让渝州百姓,心甘情愿地,自己点上这些解药灯笼。”
  “什么?”青归玉皱眉。
  “借昏乱之名,行清明之事。”沈镌声盈盈一笑,“渝州临江,秋汛在即。江河多神鬼,只需顺水推舟。”
  一缕金丝在他指间盘绕,青年笑吟吟地接续道:“天机阁出钱,教江湖各派出力。今年江上大火,惊了江神,恐有水患。为求平安,需在城中遍燃草灯,以作禳解。这些灯油香包,便随灯笼一同置办。”
  “百姓趋利,又敬鬼神。”他将自己的手递了过来,“五日之内,此处便能药气蒸腾。”
  青归玉略微沉思。
  她想的是救人,须得辨证施治。
  而他想的,确是人心。如何借用鬼神之说,安抚惶恐。如何筹策,将足以倾覆全城的灾祸,消解于无形,甚至不留半点痕迹。
  “你……”她点点头,将他打量一打量,抓过他的手,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只是寻常的肯定,“还行。”
  唔,何止是还行。
  诚如沈金声公子所言,此事由天机阁出面,果然是最为妥当。
  接下来的两日,听竹水榭便非常忙碌。
  她带着几个找来的医家,将水榭一间偏院改作了临时的药坊。成百上千斤的艾草、苍术、雄黄被源源不断地运进来。
  院中石臼捣药之声不绝于耳,浓郁的药气几乎要将这初秋的湿润空气都凝成药膏。她须得亲自盯着配比、研磨、分包。
  她忙得脚不沾地,沈镌声却比她更忙。
  几乎见不到金声公子的人影,只因有些事务,实在是没人替得了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