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4 / 5)
梁屿把电脑合上,深吸一口气,侧身对宋晚意低声:“PlanB——口述。”
宋晚意点头,把激光笔往口袋一塞,空手走到台中央。
梁屿留在讲台边,电脑当提词器——实则黑屏,只留计时器。
主持人抬手:“时间到,请开始。”
宋晚意抬头,面向评委,声音干净,没有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我是宋晚意,逆风计划产品经理。PPT坏了,但我人没坏。接下来7分钟,我用三张图讲清我们为什么值得10万。”
他伸出三根手指,每弯下一根,就是一张“看不见的幻灯片”。
3
“第一张图:问题。”
宋晚意指向身后大屏——虽然仍是蓝屏,他却像真有一幅柱状图:
“中国2600万乡村儿童,90%缺少系统化数字教材。我们调研了7所乡镇小学,平均每校2.3台投影仪、0套同步课件。”
他语速放慢,让数字落地。
“第二张图:解决方案。”
他抬手在空中画一条线:
“开源平台+轻量化编辑器+教师共创社区。老师上传1份教案,AI自动生成互动课件,3分钟完成,成本0元。”
梁屿在旁补充一句:“算法已跑通,Demo稍后奉上。”
评委席上的计算机教授抬了抬眼镜,第一次露出兴趣。
4
“第三张图:商业模式。”
宋晚意右手握拳,再张开——像把一把牌摊在桌面:
“B2G(政府采购)+B2B(公益基金)+C2C(城市教师付费订阅)。预计18个月盈亏平衡,3年覆盖5000所学校。”
创投基金合伙人插话:“市场规模?”
宋晚意不假思索:“教育部信息化专项经费每年120亿,我们切1%,就是1.2亿。”
合伙人挑眉,低头记笔记。
时间走到6分30秒,宋晚意抬手,像合上一本看不见的PPT:
“技术已验证,需求已验证,团队已验证。PPT坏了,机会没坏。谢谢。”
他鞠了一躬,干脆利落。
5
Demo环节
梁屿把电脑转过去,拔掉HDMI,直接用自己的14寸屏。 ↑返回顶部↑
宋晚意点头,把激光笔往口袋一塞,空手走到台中央。
梁屿留在讲台边,电脑当提词器——实则黑屏,只留计时器。
主持人抬手:“时间到,请开始。”
宋晚意抬头,面向评委,声音干净,没有开场白:
“各位老师好,我是宋晚意,逆风计划产品经理。PPT坏了,但我人没坏。接下来7分钟,我用三张图讲清我们为什么值得10万。”
他伸出三根手指,每弯下一根,就是一张“看不见的幻灯片”。
3
“第一张图:问题。”
宋晚意指向身后大屏——虽然仍是蓝屏,他却像真有一幅柱状图:
“中国2600万乡村儿童,90%缺少系统化数字教材。我们调研了7所乡镇小学,平均每校2.3台投影仪、0套同步课件。”
他语速放慢,让数字落地。
“第二张图:解决方案。”
他抬手在空中画一条线:
“开源平台+轻量化编辑器+教师共创社区。老师上传1份教案,AI自动生成互动课件,3分钟完成,成本0元。”
梁屿在旁补充一句:“算法已跑通,Demo稍后奉上。”
评委席上的计算机教授抬了抬眼镜,第一次露出兴趣。
4
“第三张图:商业模式。”
宋晚意右手握拳,再张开——像把一把牌摊在桌面:
“B2G(政府采购)+B2B(公益基金)+C2C(城市教师付费订阅)。预计18个月盈亏平衡,3年覆盖5000所学校。”
创投基金合伙人插话:“市场规模?”
宋晚意不假思索:“教育部信息化专项经费每年120亿,我们切1%,就是1.2亿。”
合伙人挑眉,低头记笔记。
时间走到6分30秒,宋晚意抬手,像合上一本看不见的PPT:
“技术已验证,需求已验证,团队已验证。PPT坏了,机会没坏。谢谢。”
他鞠了一躬,干脆利落。
5
Demo环节
梁屿把电脑转过去,拔掉HDMI,直接用自己的14寸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