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补充两点。
  第一,关于‘同睡课桌’:当晚太平桥镇3.3级余震,校舍老旧,老师们轮流守夜。我和宋晚意一组,两张课桌拼成临时值班床,有值班签到表为证。”
  他亮出签到表复印件,红笔圈出两人名字。
  “第二,关于社交距离:支教期间,我们始终保持教师职业规范。引发争议的‘擦脸’动图,事实为宋晚意替我摘下掉进眼睛的睫毛,全程1.2秒,原始60帧视频已上传云端。”
  他点开链接,慢放0.25倍,一帧一帧显示:指尖距离眼球1.8cm,无任何肢体越界。
  法学院副教授抬头:“云端证据是否经过公证?”
  梁屿点头:“已通过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存证,编号BJIPC-202307-××××。”
  “很好。”副教授在笔记本上打了个钩。
  5
  进入提问环节。
  学生代表林砚率先发问:“两位学长,如果再来一次,你们会怎么做?”
  宋晚意答:“会在第一天就告诉孩子家长:拍照可以,但请标注背景说明,避免断章取义。”
  梁屿答:“会要求校团委统一制作‘媒体沟通指引’,发给学生志愿者,防患未然。”
  宣传部副部长追问:“此次事件是否影响你们继续参加公益?”
  两人对视一眼。
  宋晚意:“不会。”
  梁屿:“反而更坚定。”
  副书记最后问:“你们对造谣者有何诉求?”
  宋晚意:“道歉即可,不索赔,但希望他在微博置顶七日,消除影响。”
  梁屿补充:“也希望学校完善支教前的舆情培训。”
  副书记合上文件夹:“意见合理,学校会采纳。”
  计时器归零,红灯灭。
  6
  闭门合议五分钟。
  304会议室外的走廊,阳光斜斜切进来,把两个人的影子钉在墙上,像一张对折的纸。
  门开,顾老师探出头:“进来吧。”
  副书记宣布:
  “经评议,认定两位同学无违反师德行为,舆情已澄清,不予处分。支教课程计2学分,志愿服务时长照常记录。”
  他顿了顿,补充一句:“学校将以本次事件为案例,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络言行指南》,欢迎你们参与起草。”
  宋晚意悄悄呼出一口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