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还需要学?”嬴政冷笑,斥道,“躲在那干什么?跟做贼似的。进来!”
  “这不是怕打扰阿父和王将军叙话吗?”太子碎碎念着,飞快地从门绕进来。
  另一个提灯的身影,悄然无声地走远了,没有进来。
  “让将军见笑了,太子自幼就这般顽劣……”嬴政又瞪了李世民一眼。
  “将军的病好些了吗?我与阿父日夜挂念,自从将军不在咸阳,总觉得心中不够安稳,一直想请将军回来,又怕打扰将军养病。思来想去,还是不放心,便一起过来看看。”
  太子言笑晏晏,眼睛永远明亮而充满少年气,看人的时候专注而真诚,温和得令人如沐春风。
  谁能不喜欢春风呢?哪怕是在秋日。
  王翦眉目舒展,彻底放松下来:“我不过是小毛病,不妨事的。只是王上究竟想要什么,总得告诉我一声。稀里糊涂的,我没法上阵。”
  “正如寡人方才所说,秦国需要将军出征。”嬴政正色。
  “那李信将军?”王翦有疑问。
  “那只是个鱼饵。”嬴政解释道,“从一开始,寡人选定的主将,就是王将军。李信与蒙恬,均是放出去的饵。”
  “此招可颇为凶险哪。”王翦立刻就明白了。
  “胜算却很大。”太子笃定道,“我推算过很多次。”
  原来如此。王翦恍然大悟,难怪那日朝堂上,太子始终不发一言,原来就是他出的主意。
  “此事本该与将军交个底的,只是得做做样子,骗过所有身在咸阳的间谍。而若想骗过敌人,先得骗过自己人,就委屈将军了。”
  李世民温言解释着,王翦忙道:“臣明白。”
  “让王将军为主将攻楚,是我与阿父达成一致的决定。但除此之外,我们也有分歧,谁都说不过谁,所以正好让将军听一听,说说你的看法。”太子趁热打铁,看似偷偷摸摸,实则光明正大地瞅了瞅他无动于衷的父亲。
  王翦心中一凛,坐得更正了些,谨慎道:“太子请说。”
  “我与阿父讨论过很多次,都认为李信将军做先锋没问题,只是深入楚国腹地,战线拉得太长,粮草送得太远,容易被楚国将领,比如项燕斩断后路,这样一来,他前后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很容易被击溃……”
  王翦连连点头,完全赞同:“臣担心的就是这个。楚国的疆域太大了,从前每次攻楚,都是打得赢,但灭不了。已经打下来的地方,也可能会失去,就这样反反复复,如灰烬复燃。李信将军确实勇猛,但他对楚军欠缺了解,也许会轻敌。”
  不是也许,只怕是一定。
  嬴政早就听太子巴拉巴拉说到半夜,重点提到了李信败在项燕手里的那一次,也提到了他在“二十万”和“六十万”之间,选择了“二十万”这件事,结果李信大败,嬴政不得不驱车百里,急吼吼地来亲自请王翦出山。
  他自然不会重蹈覆辙,但可以借机麻痹敌人。
  “将军所虑,十分周到。灭楚,还是需要将军这样老成谋国的主将。”嬴政微微一笑,“所以我想,临阵换将。”
  临阵换将这个操作,长平之战就是最经典的了。原本秦赵两国长期对峙,谁也讨不到好处,廉颇的防守固若金汤,秦军难以突破。怎么办呢?反间计吧。
  老秦人的拿手好戏,反间计一出来,赵王把廉颇换成了赵括。与此同时,赵括的敌人从名不见经传(相对来说)的王龁,换成了后来家喻户晓的白起。
  长平之战的僵持局面,瞬间被打破。赵国从此由盛转衰,再也不是那个能跟秦国单独死磕到底的赵国了。
  王翦心底有了数,却还有点疑惑:“那王上与太子分歧在何处呢?”
  嬴政的语气有了更真实的起伏,甚至带了点抱怨:“我想让将军带四十万秦军,去接应李信蒙恬,前线全都交给将军指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