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国内市场一片空白,吸引了众多商人来投资办厂,各种工厂主要集中在新罗马市到乌斯怀亚市之间,沿着两城之间的公路,冒出了数百家大大小小的工厂,也因此兴建了若干小镇。
  工厂生产各种民用产品,小到发圈发梳,大到家具,逐步满足国内需求。
  至于更重要的金属加工产业,罗马岛资源匮乏,煤炭和铁都要进口,商人们认为,一些基础产品比如自行车、收音机之类不如进口成品,省事又赚钱。
  凯瑟琳正在考虑本国要发展何种产业的问题。轻工业是民生必需,小企业主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轻工业生产地图,差距只在数量和规模。
  至于重工业?搞点什么呢?
  苏联能搞重工业,是因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在初创阶段也是当裤子卖家底儿拼命弄钱,才能支棱起来,不然现在苏联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吧。要啥没啥还打个屁啊!
  *
  “很难,国家人口太少了。”这个问题阿拉斯泰尔很有发言权。加拿大就是很典型的地广人稀,因此搞不起来全产业,他们只能靠温带地区集中种植,发展畜牧业,当个大农场
  。
  “我的预期是10年内人口达到100万,50年后人口达到1000万。有1000万人口才算有点分量。”
  “1000万人?”阿拉斯泰尔先是蹙眉,但一想,以俄国目前的土地面积,1000万人并不多。
  “首都至少要达到100万人,乌斯怀亚50万人,其他几个港口城市至少要有30万人。”凯瑟琳叹气,“好难呀!”
  阿拉斯泰尔笑了笑,“别着急,慢慢来。”
  “我们的人口基数太少了。阿根廷的人口也只有1500万,他们还有潘帕斯草原。”凯瑟琳好不忿:凭什么阿根廷能够拥有那么一大片水草丰茂的大草原!别说美国资本家眼馋潘帕斯草原,她也很眼馋好吗!
  她这段时间把英美德法苏的经济发展史都要翻烂了,没事就找经济学家来开会,商量国家的重工业路线问题。重工业是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但重工业也有非常多的方向,比如德国的汽车产业基本就是全球第一了,现在还怒攀军事科学的高峰。
  美国能搞全产业,也是因为自然资源和人口都足够,所以能搞得起来。
  德国靠科技,深层背景是靠教育。
  二战后日本精工产业崛起,靠的也是教育。
  苏联能在短短20年内搞出重工业的全体系,除了钱,靠的也是人,苏维埃搞基础教育非常成功,识字率比美国还高,居然有高达80%的识字率,美国才勉强够上70%呢。
  所以问题又回来了,还是要搞教育。苏联能搞的,现在的新俄国当然也能搞。
  20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口呀!
  凯瑟琳也不得不放下重工业产业的问题,先搞教育。
  建立大学,刻不容缓!
  话题转到大学上,阿拉斯泰尔给出的建议是先办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名就叫俄罗斯国立大学;之后再逐渐建立更多的大学,理工科大学、医学院、艺术学院等等。
  凯瑟琳心中一动:或许可以让丈夫主管建立大学这一块,既能让他有自己的事业,教育方面又不涉及政治权力,可以避免他干着干着就心大了。
  唉,难呀!
  几位叔叔、表姐夫都反对她的丈夫有政府职位,问就是你看哪家王室的王后有工作的?啊,这不是其他王室现在都是君主立宪制了吗?吉祥物想要掌权也不可能。
  叔叔和表姐夫担心这个温莎家的男人将来野心爆棚,这种顾虑倒也是对的,都是为她着想。她也认为丈夫当好贤内助、好好教育他们的孩子就行了,但这不是一个绝好的工作吗?
  当然,现在不会告诉他,还需要考察考察他,看看他是否能安于现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