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对你会很难,本来……你没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重担放在肩上。”
  你说的很对!我现在
  反悔还来得及吗?
  “要是以前,我会说,管他们呢!不正是他们叫嚣着处死皇室吗?所以他们成了亡国之人,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明明是两拨人好吗?20年来那些顽固的流亡者,沙俄余孽,宁愿拿非常麻烦的“无国籍护照”,都不肯放弃自己俄罗斯人的身份,入籍居住国,恰恰说明了他们都是“保皇党”。
  “你的论文写的很好,这样会让……北方那些人减少对你的戒心。不管怎么样,建立国家后你就不用担心了。”
  伊莲娜说的含糊,凯瑟琳略懂一些,她的意思应该是说就不用担心不明不白的被人杀死了。
  作为国际关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凯瑟琳明白“国家”意味着什么:权力。
  责任跟权力对等,是负担,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意志”,铸就“国家意志”,假以时日,将达成“吾即国家”成就。
  权力令人迷醉,落榜美术生明显就成了权力的奴隶。奥地利皇帝对继承人的培养,也是一种让继承人熟悉“万人之上”、“皇权至上”的方式,这样,待到继承人最终登上皇位,便不会轻易被“权力”迷惑。
  要学会“掌控”权力,而不是被权力“征服”。
  许多草根出生的统治者都太急着攫取金钱,她不同,她本来已经很有钱了。
  要如何保有自己的金钱?难道放在花旗银行的几百吨黄金不会让人动心吗?如果她不是前任英国王后,美国那些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会放过她吗?
  还有战争,为什么战争会暴露一个人最糟糕的一面?一个人一旦得到了过多的“权力”,就很难控制自己。比如……对他人的生命有裁定权。杀戮,是最残酷、最能暴露一个人的真实面目的行为。
  *
  伊莲娜带着裁缝告退了。
  偌大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几人,显得如此空旷。
  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大厅中央有一张独属君主的宝座,据说是从凡尔赛宫流出的曾经属于路易十四的宝座,经过修复和重新镶嵌珠宝,再次焕发了光彩。
  此时,这张巴洛克风格的帝王宝座上坐着一名年轻女人。
  宝座兼顾了舒适性和华丽外观,还不赖。
  凯瑟琳优雅的坐着,后背轻轻靠在靠背上,帝王的宝座不是设计来让人轻松的,具有舒适性只是想让你能多坐一会儿。因此只有靠背,没有扶手。
  想象一下自己戴着王冠接受臣民顶礼膜拜,好像很有意思。
  我会自我膨胀吗?也许。
  不过好在有过一次加冕典礼,对于类似场景她已经有过经验,大概不会膨胀的太厉害。
  新罗马市的城市规划非常规整、严谨,首都的中心是一条南北向的主路,命名为亚历山大大街,得自便宜祖父亚历山大三世;玛丽娅大街与亚历山大大街十字交叉,属于绝对市中心地区,市政府与索菲亚大教堂在十字交叉路口的两角;另一角是市立图书馆,第四个角是市立第一中学。
  议会大厦比较偏僻,在市中心与皇宫之间的路段上,议会大厦到市政府之间散落着市级的各种行政机关,警察局、法院、医院等等。围绕着议会大厦是部级国家机关办公楼。这样,各部门到皇宫的距离都差不多,君主召唤他们很方便。
  皇宫很大,能在两年内盖完完全是因为舍得砸钱,1000名建筑工人不够就上2000人,日夜开工,只要有足够的预算,就能让你知道“人定胜天”到底是什么意思。
  20世纪也不是交通不便的17世纪,凡尔赛宫盖了28年,是一座不断扩建的宫殿,而宫殿没有盖完,路易十四就已经住进去了。新冬宫也预留了日后扩建的余地,完全可以建造成一处豪阔的宫殿群。
  凯瑟琳觉得现在就挺好了,皇宫比曼哈顿的罗曼宫还要大呢。
  一楼除了觐见大厅,还有舞会大厅、宴会大厅,另外还有各位部长的办公室。地面建筑是层高极高的两层楼加阁楼,地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