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奥莉娅做到了。
  她聪明又尊贵,是皇室直系最后的继承人,还能切实为俄罗斯人解决问题,美国、法国、英国的俄罗斯人都受到过她的恩惠,就连那些结成黑邦的家伙也很信服她,听说他们还会主动上交“税收”,以捐款的形式进入殿下名下的慈善基金会。
  上次世界大战之后,陆陆续续有200万帝国臣民离开俄罗斯,主要移民地区是欧洲各国,以法国人数最多,至少有50万人;希腊也有大概30万人,因为希腊也是东正教国家;其他70万人分布在英、德、波兰、芬兰、意大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
  非洲的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大概有10万俄罗斯流亡者;
  亚洲的土耳其有大概10万人,中国有20万人。
  北美的美
  国、加拿大各有数万人。
  因为战争,俄罗斯人再次开始流动,从欧洲各国跑路,绝大部分前往北美地区,数量在50万人以上。
  但有不少人加入了德军,尤其是居住在波兰、德国、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前军官们,他们热切的想为十几年前的失败复仇。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想复辟,因此有人找到了基里尔的弟弟鲍里斯和安德烈——他们没有找到基里尔——劝他俩跟德国合作,罗曼诺夫家族可重回圣彼得堡。
  鲍里斯和安德烈带着妻儿老小,连夜跑路去了英国,找到堂姐谢妮亚,求她指条明路。谢妮亚安排他们去了罗马岛。
  第291章
  德米特里叔叔12月来参加了小米沙的洗礼仪式,很快就又回了南美洲。他不是能为了目的低声下气的人,再说皇室大公必须保持逼格。但没关系,杜邦家族派了一位手腕非常圆滑的高级主管,为他忙前忙后,找到关键人物,送上贿赂。
  这个世界只要有人有“欲望”,就一定能找到突破点,金钱、豪车、美人(不分男女)、古董、珠宝、艺术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巴哥塔尼亚高原在阿根廷属于鸡肋地区,可供居住的地区比较少,也很少有人愿意搬过去居住;气候寒冷,风大干燥,唯一不错的地方就是风景极好,因为人口少,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原始地貌,适合发展旅游事业。但地理位置又太偏僻了,对于交通要求很高,于是也一直没有可能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的前提是群众手里有余钱,没钱谈什么旅游。
  阿根廷此时的政局比较混乱,总统奥尔蒂斯病重,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卡斯蒂略,二人之间有派系斗争,杜邦家族的代理人暗示美国可支持他正式出任总统,利欲熏心的卡斯蒂略表示可以有。
  因此将没啥经济价值的巴哥塔尼亚高原出售给沙俄皇室似乎也就成了一个必然。
  双方此时正在就价格拉锯,卡斯蒂略狮子大开口,想要2亿美元或黄金,毕竟当时购买半个火地岛基里尔就花了20吨黄金,2万多平方公里值20吨黄金,60多万平方公里的整座高原怎么不得值个200吨黄金?
  凯瑟琳跳脚大骂卡斯蒂略贪得无厌。
  这跟企业并购之类不同,是真的要给那么多现金的,而且她也想不出有什么可以跟阿根廷交换的利益。想要她掏出200吨黄金或等价现金,真像是要割她的肉。
  其实她也可以不买巴哥塔尼亚高原,以罗马岛4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完全住得下现有的10万人口,就是再翻100倍也住得下。罗马岛的气候条件其实比莫斯科还好呢,说是冬季有零下10度左右,可极端天气是极少的;夏季尤其舒服,20度左右不冷不热,气候条件好得很。
  而且没有火山,没有地震,也不可能有飓风或台风,生存环境其实相当优越。
  她让人拍电报给德米特里,说最多就是1亿美元或2500万英镑,多了没有,不松口就不买了。
  最后还是杜邦家族代理人出面,请皇储殿下送一套珠宝首饰给卡斯蒂略太太(实际是情妇),让太太“说服”副总统阁下。
  这不就是“枕边风”吗?凯瑟琳倒是不吝惜,在自己的珠宝里挑了一套钻石首饰,让伊利亚送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这事办的倒也很快,2月底,德米特里拍电报说卡斯蒂略松口了。
  之后继续谈价格、谈边境,边境好谈,巴哥塔尼亚高原基本就以科罗拉多河为界,科罗拉多河自安第斯山脉发源,由西向东流入大西洋,全长900多公里。
  “科罗拉多”是西班牙语,意为“红色”,最著名的科罗拉多河在北美,美国境内的德克萨斯州,但其实南美也有一条奔腾不息的科罗拉多河,流量更为巨大。
  科罗拉多河以北就是南美粮仓潘帕斯草原,以南是相对贫瘠的高原。整座高原的面积大概在67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阿根廷,小部分属于智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