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3 / 4)
只有休沐和下值才能好好吃饭喝水,蒋之恒比起他们就没那么多顾忌了,乾隆一天都不一定叫他一次,只是他收到什么消息的时候才会主动进去。
乾隆既然是来巡视的,也不会一直待在巡抚衙门,听了官员汇报情况后,就安排了参拜晋祠。
蒋之恒跟在乾隆木辂旁步行,前面走着的就是进忠,只是人多眼杂,两人没有任何交流。
一路往悬瓮山晋祠去,两边的百姓跪了一路,早已准备好的侍卫和官兵都是严阵以待,没有任何人敢对乾隆不敬。
蒋之恒跟在木辂旁边不时转动眼睛观察两边的百姓,他的人都混在里面。
此时那些熟悉的人都低着头跪在人群里,蒋之恒微微转身看向跟在木辂后面的小莫子。
见他正悄悄的看自己,蒋之恒对他轻轻点点头,小莫子默默低下头。
在跟在乾隆身后进入晋祠后,小太监群里小莫子悄悄的退到最后面。
乾隆在殿中参拜时,蒋之恒慢慢移到殿外,跟着的官员都友好的让开路。
没多久小莫子低着头走到蒋之恒身边小声的说了几句话,蒋之恒点点头,小莫子慢慢退回去。
一旁的官员虽然好奇,但也不敢开口问,开玩笑,御前伺候的太监能是简单的?
倒也有胆大的想套近乎,但蒋之恒只是笑并不搭话,那官员只能讪讪的退到身后。
有对蒋之恒陌生的朝堂官员和身旁的人小声说话。
“张大人,这御前有这么一号人吗?下官怎么没在养心殿见过他。”
张廷玉看了一眼蒋之恒,微微皱眉,他也不熟悉蒋之恒,但他已经打听过了。
“他是乾清宫的总管太监蒋之恒,伺候皇上早读祖训的。”
至于其他的,他也没打探出什么,见蒋之恒也没什么特别的,在乾隆身后也没见召见他,就和来凑数似的。
想到这里,张廷玉没有再关注蒋之恒。
而蒋之恒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他们之前在城外见过的那个中年人,似乎和其他特意来拜见乾隆的人不一样。
第124章 告御状?
晋祠还是比较大的,乾隆在各个大殿都参拜了一遍,一些跟着的大臣也会趁机参拜。
毕竟不是什么正规的祭拜,乾隆在晋祠看了一圈就离开。
他要去巡视晋祠周边村落农田灌溉情况,金胜、董茹、花塔等村灌溉引发的长期纠纷,这也是官员们头疼很久的事。
既然要树立“圣君”形象,太原作为农业重地,水利问题非常重要,这种增强“务实治世”的执政风格的事他当然是要管的。
知道乾隆行程的蒋之恒,已经安排了承平他们提前探查情况。
乾隆到村里田地查看时,地方官员已经安排了人等着,当然村里人只有一部分在,其他人都躲在屋里。
官兵早就到村里查看过,倒是没发生什么事。
回来时,乾隆和官员讨论重新分配春水三程、秋水二程,平息纠纷的事。
队伍里的气氛倒是没有早上那么僵硬,官员们也开始小声聊天。
许是解决了一个民生纠纷的事,乾隆想体现自己的亲民,回来时还友好的和沿途的百姓微笑。 ↑返回顶部↑
乾隆既然是来巡视的,也不会一直待在巡抚衙门,听了官员汇报情况后,就安排了参拜晋祠。
蒋之恒跟在乾隆木辂旁步行,前面走着的就是进忠,只是人多眼杂,两人没有任何交流。
一路往悬瓮山晋祠去,两边的百姓跪了一路,早已准备好的侍卫和官兵都是严阵以待,没有任何人敢对乾隆不敬。
蒋之恒跟在木辂旁边不时转动眼睛观察两边的百姓,他的人都混在里面。
此时那些熟悉的人都低着头跪在人群里,蒋之恒微微转身看向跟在木辂后面的小莫子。
见他正悄悄的看自己,蒋之恒对他轻轻点点头,小莫子默默低下头。
在跟在乾隆身后进入晋祠后,小太监群里小莫子悄悄的退到最后面。
乾隆在殿中参拜时,蒋之恒慢慢移到殿外,跟着的官员都友好的让开路。
没多久小莫子低着头走到蒋之恒身边小声的说了几句话,蒋之恒点点头,小莫子慢慢退回去。
一旁的官员虽然好奇,但也不敢开口问,开玩笑,御前伺候的太监能是简单的?
倒也有胆大的想套近乎,但蒋之恒只是笑并不搭话,那官员只能讪讪的退到身后。
有对蒋之恒陌生的朝堂官员和身旁的人小声说话。
“张大人,这御前有这么一号人吗?下官怎么没在养心殿见过他。”
张廷玉看了一眼蒋之恒,微微皱眉,他也不熟悉蒋之恒,但他已经打听过了。
“他是乾清宫的总管太监蒋之恒,伺候皇上早读祖训的。”
至于其他的,他也没打探出什么,见蒋之恒也没什么特别的,在乾隆身后也没见召见他,就和来凑数似的。
想到这里,张廷玉没有再关注蒋之恒。
而蒋之恒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他们之前在城外见过的那个中年人,似乎和其他特意来拜见乾隆的人不一样。
第124章 告御状?
晋祠还是比较大的,乾隆在各个大殿都参拜了一遍,一些跟着的大臣也会趁机参拜。
毕竟不是什么正规的祭拜,乾隆在晋祠看了一圈就离开。
他要去巡视晋祠周边村落农田灌溉情况,金胜、董茹、花塔等村灌溉引发的长期纠纷,这也是官员们头疼很久的事。
既然要树立“圣君”形象,太原作为农业重地,水利问题非常重要,这种增强“务实治世”的执政风格的事他当然是要管的。
知道乾隆行程的蒋之恒,已经安排了承平他们提前探查情况。
乾隆到村里田地查看时,地方官员已经安排了人等着,当然村里人只有一部分在,其他人都躲在屋里。
官兵早就到村里查看过,倒是没发生什么事。
回来时,乾隆和官员讨论重新分配春水三程、秋水二程,平息纠纷的事。
队伍里的气氛倒是没有早上那么僵硬,官员们也开始小声聊天。
许是解决了一个民生纠纷的事,乾隆想体现自己的亲民,回来时还友好的和沿途的百姓微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