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指尖不可避免地相触。
  兰音的指尖带着微凉,是长年操持家务和体质偏寒的缘故。而晏清的指尖则因长时间握笔而带着薄茧和暖意。
  这短暂的、一触即分的接触,却像一道微小的电流,带着对方肌肤的温度和临时标记赋予的更深层联系感,瞬间从指尖窜上心头。
  一股暖流毫无预兆地涌起,驱散了方才的烦躁和卡顿的滞涩感,直达心底最深处。那暖流并非炽热,却异常熨帖,带着无声的慰藉和力量。
  晏清端起茶杯,温热透过粗陶杯壁传递到掌心。
  她轻轻吹开浮沫,啜饮一口。温热的液体滑入喉咙,带着微苦回甘的滋味,不仅滋润了干渴,似乎也熨平了思维里的褶皱。
  晏清放下茶杯,重新拿起笔,再看向那晦涩的难题时,心中竟奇异地平静下来,思路也清晰了几分。
  兰音见她重新埋首书卷,便也低下头,继续手中的针线。她的唇角在灯影的遮掩下,几不可察地弯起一个极小的弧度。
  那杯茶,那短暂的触碰,便是这漫漫长夜里,她所能给予的最温柔、最无声的陪伴与力量。
  灯光将两人低头的剪影拉长,在墙上温柔地依偎着,一室静谧,唯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与针线穿梭的细微声响交织,谱写着独属于她们的、平淡却深沉的灯下夜曲。
  第 18 章
  暮色四合,清溪镇却亮如白昼。家家户户门前悬起了各色花灯,主街两旁更是摊贩云集,吆喝声、笑语声、孩童的嬉闹声汇成一片热闹的海洋。空气里弥漫着糖炒栗子的甜香、油炸果子的焦香,还有点燃的松枝和蜡烛混合的独特节日气息。
  晏清特意提前结束了今日的功课,换上了一件浆洗得干净挺括的青布长衫。
  兰音则穿了一身新做的、水蓝色细棉布襦裙,外面罩着晏清用抄书钱买的、厚实暖和的兔毛滚边斗篷。
  她的墨发难得地梳了个精巧的垂鬟分肖髻,簪了一朵小小的、绒布做的红梅。
  楠儿被打扮得像个红彤彤的小福娃,扎着两个小揪揪,兴奋得小脸通红,一手紧紧抓着晏清的食指,一手拽着兰音的裙角,小脑袋左顾右盼,眼睛亮晶晶的,看什么都新奇。
  “母亲!娘亲!灯!好大的鱼灯!”楠儿指着不远处一盏巨大的鲤鱼灯,兴奋地蹦跳。
  晏清低头看着女儿雀跃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侧头看向身边的兰音。灯火阑珊处,兰音素来清冷的侧脸被暖色的灯光镀上一层柔光,那朵小小的红梅在她发间俏皮地颤动。
  她似乎也被这热闹感染,唇角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极浅的笑意。那清苦的红梅香气,在喧嚣的人潮和混杂的香气中,依旧清晰地萦绕在晏清鼻端,带着一种让她心安的熨帖。
  “嗯,看到了。”晏清应着楠儿,声音温和。她自然地伸出手臂,虚虚地护在兰音身侧,隔开拥挤的人流,“小心些,人多。”
  兰音感觉到那靠近的气息和手臂带来的无形屏障,身体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些,微微向晏清的方向靠了靠。她没说话,只是轻轻“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前方流光溢彩的花灯上,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扇形的阴影。
  三人随着人流慢慢前行。
  晏清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书堆的呆子,她耐心地解答着楠儿层出不穷的“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问题,偶尔遇到些灯谜,也会驻足片刻,低声念给兰音听,甚至会笨拙地尝试猜一猜,猜不中时,便自嘲地摇摇头,惹得兰音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些。
  “母亲笨笨!”楠儿指着晏清猜错的一个简单谜语咯咯直笑。
  晏清也不恼,笑着捏了捏女儿的小脸蛋:“是是是,母亲不如楠儿聪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