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卫锦绣垂眸行礼,声音清润如溪:“回陛下,臣女近日翻查旧档,见去年冬雪消融得早,入春后江南雨水似比往年稠些,廉州地处低洼,依着往年经验,怕是汛期会来得急些。”
  许铮放翻过一页账册,笔尖在“漕粮损耗”处顿了顿,漫不经心道:“往年不也这样?江南水乡,多雨是常事,只要堤坝撑得住,便无大碍。”
  他指尖敲了敲账册:“比起这个,朕更忧心漕运的损耗,去年竟比前年多了三成。”
  卫锦绣指尖微蜷,她早料到皇帝会如此,毕竟廉州堤坝稳固了十余年,太平日子过久了,谁会把一句“或许多雨”放在心上。
  她抬眸时眼底已漾起温和笑意:“陛下说的是。”
  “只是臣女想着,如今北境战乱已定,百姓刚归田亩,最忌天灾,廉州堤坝关乎下游三州百姓生计,若能趁汛期未至前去检修一番,补补缝隙、固固堤脚,便是花些人力物力,也比真出了纰漏再补救强。 ”
  “臣女愿往廉州走一趟,一来替陛下看看堤坝实情,二来也能体察民间疾苦,也算为民生尽份力。”
  卫胜在旁适时补充:“陛下,锦绣自小跟着夫子看些水利图谱,对堤坝构造略知一二,她去倒是妥当。”
  家中四个儿子都已经有了功绩,卫胜不愿意让女儿冲锋陷阵,若是揽了这个差事,出去游玩一趟,回来得些嘉奖也是不错的。
  还省得这丫头,天天念叨要去边疆驻守。
  许铮放这才放下账册,打量着眼前亭亭玉立的少女。
  卫锦绣自小沉稳,比同龄女子多了几分远见,战乱时曾帮着卫胜筹算过粮草,确有急智。
  他沉吟片刻,颔首道:“你说的有理,民生确实是眼下要务,便准你去,带些工部的匠人,粮草银两从户部支用。”
  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一阵清脆的环佩声,穿藕荷色宫装的许连城提着裙摆闯了进来。
  发间金步摇晃得人眼晕:“父皇!儿臣听说锦绣姐姐要去廉州?”
  她走得急,脸颊还泛着红晕,见许铮放点头,立刻笑道:“那儿臣也要去!廉州离京千里,儿臣还没去过江南呢。”
  “再说了,父皇常说皇家要知民间冷暖,儿臣跟着锦绣姐姐去,亲眼看看堤坝怎么修,百姓怎么过日子,回宫后讲给父皇听,岂不是比奏章上的字儿更实在?而且皇家亲自去体察民情,百姓见了定当觉得父皇心系他们,民心不就更稳了?”
  许铮放本就疼这个小女儿,听她说得头头是道,又想着廉州此时应是草长莺飞,气候温润,让她出去散散心也好。
  便笑着点了点她的额头:“你啊,总有道理。罢了,便让卫公派些侍卫跟着,你们俩路上互相照应,早去早回。”
  卫锦绣站在一旁,看着许连城眼中闪烁的雀跃,指尖悄然攥紧。
  她原想独自前往廉州,趁着一月时间悄悄加固堤坝薄弱处,可许连城这一去,事情怕是要生出变数。
  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金砖上,暖融融的一片,可卫锦绣却忽然想起那夜廉州方向的沉沉夜色——风雨未到,暗流已先一步缠上了前路。
  走出上书房时,正午的阳光正盛,鎏金般的光线泼在汉白玉栏杆上,晃得人眼晕。
  许连城提着裙摆走在前面,藕荷色宫装被风掀起一角,像只急于振翅的蝴蝶,方才在殿内的机灵劲儿还没褪,脚步里都裹着雀跃。
  卫锦绣缀在她身后两步远,指尖还残留着方才攥紧帕子的微麻感。
  她望着许连城轻快的背影,心里正盘算着廉州的工匠名单,脚步忽而就停住了。
  按往日的性子,许连城早该回头冲她挑眉笑问“怎么不走”。
  可今日风里只飘来她更快的脚步声,方才停步时那极轻的肩膀一抖,倒像是只受惊的小兽,偏要装作若无其事地往前闯。
  “跑什么?”卫锦绣的声音被风送出去,带着几分无奈的笑意。
  前面的身影顿了顿,却没回头,步子反倒迈得更大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