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3 / 3)
许连城望着卫锦绣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清瘦的侧脸,忽然想起她们自幼一同在御花园练剑,那时卫锦绣还是个扎着冲天辫的小姑娘,会偷偷把糖葫芦塞进她袖中。
可十六岁那年,卫家四子接连战死北境,她亲眼看见卫锦绣在将军府演武场挥刀,直到双手磨出血泡,从此眉眼间便多了层挥之不去的沉郁。
“锦绣……”
许连城轻声开口,却不知如何安慰。
她知道卫锦绣看似坚强,可当将军府只剩下她一人时,那份孤独该是何等刺骨。
话音未落,她的指尖忽然被一只微凉的手勾住。
许连城一颤,抬眼便撞进卫锦绣深邃的眼眸里。
烛火在她眼中跳跃,映着未干的水光,却又被她强压下去。
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指尖相扣,那细微的触碰仿佛传递着千言万语——是失去亲人的痛楚,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是彼此心知肚明、却只能深埋心底的情愫。
这灵堂之内,素帷之下,她们是一同长大的挚友,是彼此唯一的依靠,却唯独不能是想成为的那个人。
那份爱像灵前的香灰,细腻而沉重,只能在无人处悄悄堆积,不敢见光。
“连城,你相信我吗?”
“锦绣,纵使你骗我,我也认了。”
“好…那我便为你争出一份锦绣前程来。”
先帝与太子的丧仪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镇国老将军的灵柩则依皇族礼葬入皇陵。
按祖制,新帝需守孝三年,期间皇室不得婚嫁,不得设宴行乐。
这道规矩于许连城而言,恰如一场及时雨——既免去了宗室逼宫选后的压力,也给了她与卫锦绣整顿朝纲的喘息之机。
卫锦绣在守孝期的第三日便递上了整肃朝纲的条陈,许连城朱批“准”字时,笔尖在明黄的奏章上顿了顿,抬眼看向阶下立得笔直的女子。
“此事……需铁腕。”
“臣明白。”卫锦绣眸光冷冽:“乱世用重典,方能震慑群狼。” ↑返回顶部↑
可十六岁那年,卫家四子接连战死北境,她亲眼看见卫锦绣在将军府演武场挥刀,直到双手磨出血泡,从此眉眼间便多了层挥之不去的沉郁。
“锦绣……”
许连城轻声开口,却不知如何安慰。
她知道卫锦绣看似坚强,可当将军府只剩下她一人时,那份孤独该是何等刺骨。
话音未落,她的指尖忽然被一只微凉的手勾住。
许连城一颤,抬眼便撞进卫锦绣深邃的眼眸里。
烛火在她眼中跳跃,映着未干的水光,却又被她强压下去。
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指尖相扣,那细微的触碰仿佛传递着千言万语——是失去亲人的痛楚,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是彼此心知肚明、却只能深埋心底的情愫。
这灵堂之内,素帷之下,她们是一同长大的挚友,是彼此唯一的依靠,却唯独不能是想成为的那个人。
那份爱像灵前的香灰,细腻而沉重,只能在无人处悄悄堆积,不敢见光。
“连城,你相信我吗?”
“锦绣,纵使你骗我,我也认了。”
“好…那我便为你争出一份锦绣前程来。”
先帝与太子的丧仪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镇国老将军的灵柩则依皇族礼葬入皇陵。
按祖制,新帝需守孝三年,期间皇室不得婚嫁,不得设宴行乐。
这道规矩于许连城而言,恰如一场及时雨——既免去了宗室逼宫选后的压力,也给了她与卫锦绣整顿朝纲的喘息之机。
卫锦绣在守孝期的第三日便递上了整肃朝纲的条陈,许连城朱批“准”字时,笔尖在明黄的奏章上顿了顿,抬眼看向阶下立得笔直的女子。
“此事……需铁腕。”
“臣明白。”卫锦绣眸光冷冽:“乱世用重典,方能震慑群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