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近来事忙,乔迁之事便都交由了管家打理。管家人心细, 一应事务处理得稳稳妥妥, 他便也没大过问。管家前几日问他院子里要种些什么树,他也叫管家自己裁定。
  这会儿才发现, 管家选什么不好, 竟选了樱花、腊梅、金桂,还有一棵栀子花树……
  周二爷看了这树, 恐怕又要睹物思人, 想起在长安想见见不到的阿娘和侄女……这棵树种在这儿,恐怕是要戳了周二爷的痛处, 每日进进出出,看一眼便要戳一次。
  卫吉正打算明日便叫管家悄悄把这棵树移走,周祈安便开口道:“这树挑得不错啊,管家有眼光!”
  卫吉问:“……那便留着?”
  “当然要留着了!”周祈安一副理所当然的口吻,顿了顿,声音又陡然一沉,“我得看着它卧薪尝胆。”
  管家还真是提醒他了,不仅卫宅要种,等回了鹭州,鹭州军营也得种上。
  这栀子花,于他而言是他大侄女的象征,于弟兄们而言,这也是长安的象征。
  是谁害得他们从长安落荒而逃,一路上狼狈不堪,只能靠偷家生存,连占山为王都能干得出来?
  是张叙安。
  是谁害得他有家回不去,只能在这儿睹物思人,累累如丧家之犬?
  是张叙安。
  是谁害得他右手僵硬,这辈子拿不好刀、拿不好笔、拿不好勺?
  是张叙安。
  这斗志一下子就上来了。
  吃过饭,玉竹、一笛、文州便回房休息。重定商税一事刚结束,孩子们便又奔赴了丈量田地的第一线,盯着士兵们标准化操作,一寸一厘争得斤斤计较。每日风尘仆仆,一回来便累瘫了,不需要他催,自己便洗洗睡了。
  桌上杯盘狼藉,如一阵龙卷风刮过。侍女们撤下碗碟,添上茶水,静静离开。
  周祈安坐在窗边罗汉榻上,扭身望着窗外。青州午后炎热,一到夜里便又干爽无比,院子里点着庭院灯,星星点点地照着那棵刚栽下的栀子花树。他看了一会儿便说道:“忽然很想念长安,卫吉,你想吗?”
  卫吉刚喝药,一打嗝便全是药味。
  江太医已抵达青州,近来都与他们同住。太医替他把了脉,换了副方子,可再换,味道也一样令人作呕。
  他喝了口茶,说道:“会回去的。”又艰难打了个嗝,打得耳鼻口目全皱在一起,顿了顿,才继续道,“太后和公主,也会有人替你照顾好。”
  “他必须要照顾好。”周祈安道,“那是他亲娘,亲外甥女。他贵为一国的皇帝,连这两个人都照顾不好,那他也不配再活着了!”
  “对了……”卫吉满脑子公务,他思索片刻,开口道,“州府今日所提之事也不无道理。万一长安要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与我们划清界限,不准两地商人、百姓来往,那么西域往返长安的这条商路就又要死掉了,青州府便要少了一大税收来源。”
  如今已经入了夏,龙锯关早该复工了,可长安还未派人来修建关隘,怕是已经知晓了周祈安在青州的动向。
  不过近来,朝廷派来的税官倒是正常在关隘处收取关税,收完了月月运抵长安。
  朝廷吃关税,青州、凉州跟着做做来往商队的生意,于两边而言,这都是件互利共赢的好事。怕只怕朝廷财大气粗,仗着先帝留下来的遗产,不把这点关税放在眼里,亲手掐死了这条商路——朝廷尚有余地,可西部六州本不富庶,再没了这条商路,可就要雪上加霜了。
  卫吉若有所思,说道:“西域商人最想要的,无非便是瓷器。如今官窑都建在中原,西域商人不得不进入中原腹地采购瓷器……但如果青州也能烧出质量不错的瓷器呢?”
  周祈安看向卫吉,问道:“你想在青州烧瓷器?”
  “别忘了我老本行是什么了,我过去是替启元帝倒卖官窑瓷器的。”卫吉道,“之前王瓒常到邢州窑取货,倒是认识不少官窑师傅,若是能请师傅们来青州坐镇,再收购一些青州原有的窑炉,加以改进……这生意说不定就能做起来了。容我再好好想想。”
  夜已深了,宅院里十分幽静,烛火在灯架上摇摇曳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