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1 / 2)
商税之事刚起了个头,周祈安便又过问道:“许知府,青州的田册,一直延用的是前朝的版本吧?”
四年前那一把大火,烧毁了青州衙门的所有册子。当时户部下令,叫他们趁此机会重造青州户籍册。
可数人头,重造户籍册倒是容易,可以短平快地执行,但重新丈量田地,重造田册却是个太过繁重的任务。
地方这些册子在户部都有备份,他记得田册后来是户部誊抄过来的,并未重造。
许易之说道:“青州的田册一直延用的是二十年前的那一版,二十年时间沧海桑田,这也是一笔糊涂账……”说着,侧身看向了周祈安,恍然大悟道,“王爷莫非是想重造田册?”
周祈安思索片刻,轻声应了声:“嗯。”
听了这话,连卫吉也看向他。
这正是他昨夜想与卫吉探讨,却没来得及聊起的。
如今檀、颍、襄、鹭、凉、青州倒是连成了一条线,理论上,只要他们手里有银子,便可以从颍州、檀州买粮,但这条运粮线实在太长太长,又都是旱路,绝非上策。
且这几州大摆的是一字长蛇阵,纵深不够,万一从中被人打穿,颍州、檀州的粮食运不到西部,他们在粮草上便会十分被动。
他想就地充盈粮仓,但他不想增加黎庶的负担,他甚至想减轻黎庶的赋税,那便只好由富户承担。
在现代,公民缴税有起征点——收入低于起征点的人群不必缴纳;有累进税制——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赋税,可在当下却没有这个制度。
百姓无论田多田少,一律都按相同比例缴税,这在他看来本身就不合理。
在他境内的百姓,他会保证每一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但想过奢靡日子,那不好意思,他不想保证!
听燕王提起田册一事,赵秉文似是有话要说,几次三番想开口,却又都忍下了。
许易之说道:“田税与商税不同,一本田册,牵动的是整个青州上上下下近乎所有人的利益。”
何止大地主,再小的小老百姓之间也有土地纠纷,有时为了一寸土地,小老百姓甚至能闹出人命来。田册重造一旦开始,纠纷必然是遍地开花,各地衙门恐怕都要火烧屁股了。
许易之说道:“王爷,此事若是没有雷霆手段,恐怕很难推行下去。”
周祈安心道,巧了,他跟在老爷子身边做事,每日政事堂进进出出,学到的就是一个雷霆手段。
不过此事他尚未想好,商税一事也还未完,以一人之力单挑所有青州富户——似乎也有些吃力,他便说道:“先把商税调整完,田册一事,慢慢再议。”
正说话间,仆役走了进来,问道:“老爷,到午饭时候了,是否要传饭?”
许易之看向了周祈安,周祈安说道:“传吧。该吃饭吃饭嘛。”
仆役应了声:“好嘞。”便去了。
天渐渐热了起来,桌上蔬菜种类也丰富了,有几道小炒不错,清爽可口,周祈安多用了一些。
吃完,许易之开口道:“我想着王爷日后也要常来衙门议事,便叫下人洒扫出了一间屋子,王爷用过饭,也可以稍作休息……”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瞄了卫吉一眼,又对周祈安道,“只是衙门内宅统共这么一个院子,我府上老老少少的人丁又多,只清出这么一间,还望王爷不要嫌弃才是……”
周祈安说道:“这是哪里话,有劳许知府费心了。”
几人起了身,许易之在前头带路,周祈安、卫吉、玉竹三人跟了过去。
那屋子不大,紧凑地放着一张床榻、一只茶桌和一方书案。书案看着崭新崭新的,恐怕还是新添置的。
许易之叫大家休息,便轻轻合上门离开了。
周祈安走到盆架前洗了一把脸,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还很冰凉,他整个人精神了不少。而一回身,便见卫吉、玉竹都还傻站着呢。 ↑返回顶部↑
四年前那一把大火,烧毁了青州衙门的所有册子。当时户部下令,叫他们趁此机会重造青州户籍册。
可数人头,重造户籍册倒是容易,可以短平快地执行,但重新丈量田地,重造田册却是个太过繁重的任务。
地方这些册子在户部都有备份,他记得田册后来是户部誊抄过来的,并未重造。
许易之说道:“青州的田册一直延用的是二十年前的那一版,二十年时间沧海桑田,这也是一笔糊涂账……”说着,侧身看向了周祈安,恍然大悟道,“王爷莫非是想重造田册?”
周祈安思索片刻,轻声应了声:“嗯。”
听了这话,连卫吉也看向他。
这正是他昨夜想与卫吉探讨,却没来得及聊起的。
如今檀、颍、襄、鹭、凉、青州倒是连成了一条线,理论上,只要他们手里有银子,便可以从颍州、檀州买粮,但这条运粮线实在太长太长,又都是旱路,绝非上策。
且这几州大摆的是一字长蛇阵,纵深不够,万一从中被人打穿,颍州、檀州的粮食运不到西部,他们在粮草上便会十分被动。
他想就地充盈粮仓,但他不想增加黎庶的负担,他甚至想减轻黎庶的赋税,那便只好由富户承担。
在现代,公民缴税有起征点——收入低于起征点的人群不必缴纳;有累进税制——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缴纳更高比例的赋税,可在当下却没有这个制度。
百姓无论田多田少,一律都按相同比例缴税,这在他看来本身就不合理。
在他境内的百姓,他会保证每一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但想过奢靡日子,那不好意思,他不想保证!
听燕王提起田册一事,赵秉文似是有话要说,几次三番想开口,却又都忍下了。
许易之说道:“田税与商税不同,一本田册,牵动的是整个青州上上下下近乎所有人的利益。”
何止大地主,再小的小老百姓之间也有土地纠纷,有时为了一寸土地,小老百姓甚至能闹出人命来。田册重造一旦开始,纠纷必然是遍地开花,各地衙门恐怕都要火烧屁股了。
许易之说道:“王爷,此事若是没有雷霆手段,恐怕很难推行下去。”
周祈安心道,巧了,他跟在老爷子身边做事,每日政事堂进进出出,学到的就是一个雷霆手段。
不过此事他尚未想好,商税一事也还未完,以一人之力单挑所有青州富户——似乎也有些吃力,他便说道:“先把商税调整完,田册一事,慢慢再议。”
正说话间,仆役走了进来,问道:“老爷,到午饭时候了,是否要传饭?”
许易之看向了周祈安,周祈安说道:“传吧。该吃饭吃饭嘛。”
仆役应了声:“好嘞。”便去了。
天渐渐热了起来,桌上蔬菜种类也丰富了,有几道小炒不错,清爽可口,周祈安多用了一些。
吃完,许易之开口道:“我想着王爷日后也要常来衙门议事,便叫下人洒扫出了一间屋子,王爷用过饭,也可以稍作休息……”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瞄了卫吉一眼,又对周祈安道,“只是衙门内宅统共这么一个院子,我府上老老少少的人丁又多,只清出这么一间,还望王爷不要嫌弃才是……”
周祈安说道:“这是哪里话,有劳许知府费心了。”
几人起了身,许易之在前头带路,周祈安、卫吉、玉竹三人跟了过去。
那屋子不大,紧凑地放着一张床榻、一只茶桌和一方书案。书案看着崭新崭新的,恐怕还是新添置的。
许易之叫大家休息,便轻轻合上门离开了。
周祈安走到盆架前洗了一把脸,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还很冰凉,他整个人精神了不少。而一回身,便见卫吉、玉竹都还傻站着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