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2 / 3)
他双膝重重砸在地板上,俯身时额头几乎贴地,手臂在黢黑的床底不断摸索。
“别找了,你找回来一次,我就扔一次。”魏从峥寒声道,他想把韩渡从地上拽起来,却被韩渡推得后退两步。
韩渡扭头瞪他:“魏从峥,你撕得了照片、扔得了戒指,你改得了已经发生的事吗?”
“我怎么不能?”魏从峥怒极反笑,左右环顾,走到敞开一半的置物柜里,把韩渡还没来得及整理的东西全都扒了出来。“你最好把他的东西都清理掉,你想睹物思人,门都没有。”
一柜子杂七杂八的东西哐啷掉出来,其中一管卷轴模样的东西滚到魏从峥跟前,古老陈旧的布帛眼熟得就像在哪里见过。
魏从峥没有多想,凭直觉拾起了这卷泛黄的布帛。
他解开绳结,将布帛打开,上面居然留有文墨。
他看得很认真,一行一行地读下去,漆黑的瞳孔微微收缩。
“还给我!”韩渡忽然从地上爬起来,冲到他身前。
魏从峥蓦然抬头,抓住韩渡的手腕,举起那块布帛:“这是什么?你从哪里拿到的?”
韩渡极力挣扎,却抵不过那些文字一个个往他眼睛里蹦。
执妄成障、阴阳两隔、一线天机、往生殿……
这份从培县大墓里带出来的遗书就这样重见天日,将过往的记忆一并勾连出来。
魏从峥眼中的怒火逐渐消失,变成惊异和猜疑。
“这个跟沈照没关系,你还给我。”韩渡强自镇定。关于穿越、关于前世今生的猜想,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从来没想过告诉第二个人。一是没有必要,说出去只会徒惹麻烦;二是猜想毕竟只是猜想。
在大墓隐宫里,他提早一步发现了这份亓明帝的遗书,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他瞒着魏从峥将这份遗书带了出来。
“原来你也知道……你早就知道。”尽管韩渡对魏从峥的问题避而不谈,魏从峥还是恍然明白过来,他的声音陡然沉下,“为什么要瞒着我?”他的喉结剧烈滚动,声音里带着危险的颤意:“你也记起来了吗?你也回来了?”
“什么记起来。”韩渡不明所以,想从他手里夺过遗书,却被魏从峥死死抓住,怎么也不肯松手。
忽然间,魏从峥的表情一顿,像是僵住似的,等韩渡再看过去,魏从峥已经恢复了平常,只是不知为何,那双眼睛变得幽黑如潭、深不可测,沉缓的呼吸节奏带来陌生的压迫感,让韩渡一瞬间以为眼前换了个人。
“阿临,我终于等到你了。”魏从峥一开口,却是更让韩渡摸不着头脑的话。
对方似乎还要说什么,眉头骤然一紧,整张脸极为不洽地扭曲起来。
在韩渡诧异的目光下,魏从峥忽然捂住头,眼睛里生出大量戾气:“滚出去!”他低着头大喊,却不像是在对韩渡说话。
遗书从魏从峥手中滑落,韩渡拿起来就要走,却见魏从峥双眼结满血丝,俊美的脸庞呈现出一种失序的混乱,最终仰头一倒,硬生生昏迷过去。
第133章 不忠不孝苏临之死
冬雪,一年比一年来得大。
昭元五年,帝妃失和,亓明帝诏令大选六宫,盛宠一时的“梅妃”自锁于绛梅宫,幽居不出。
昭元六年,定国公世子苏清奉诏入宫,册封贤妃。国公府骤闻此讯,阖府惊惶,定国公当场呕血昏厥。
昭元七年,蛰伏多年的秦王余党、昔日的永宁侯苏韬再起谋逆。定国公当廷检举,大义灭亲。同年秋深时节,北疆战事骤起,胡骑南下掳掠。秦王罪眷魏熹随驻军困守隶阳城,城守血书求援的奏折堆满御案,援军却始终按而不发。
昭元七年冬,隶阳城失守,守城将士全军覆没。魏熹死讯传至京城时,正值上元灯节,满城灯火如血。
昭元八年,久拖未决的永宁侯谋逆案终审定谳,叛党苏氏百余人口被押赴刑场,尽数抄斩。 ↑返回顶部↑
“别找了,你找回来一次,我就扔一次。”魏从峥寒声道,他想把韩渡从地上拽起来,却被韩渡推得后退两步。
韩渡扭头瞪他:“魏从峥,你撕得了照片、扔得了戒指,你改得了已经发生的事吗?”
“我怎么不能?”魏从峥怒极反笑,左右环顾,走到敞开一半的置物柜里,把韩渡还没来得及整理的东西全都扒了出来。“你最好把他的东西都清理掉,你想睹物思人,门都没有。”
一柜子杂七杂八的东西哐啷掉出来,其中一管卷轴模样的东西滚到魏从峥跟前,古老陈旧的布帛眼熟得就像在哪里见过。
魏从峥没有多想,凭直觉拾起了这卷泛黄的布帛。
他解开绳结,将布帛打开,上面居然留有文墨。
他看得很认真,一行一行地读下去,漆黑的瞳孔微微收缩。
“还给我!”韩渡忽然从地上爬起来,冲到他身前。
魏从峥蓦然抬头,抓住韩渡的手腕,举起那块布帛:“这是什么?你从哪里拿到的?”
韩渡极力挣扎,却抵不过那些文字一个个往他眼睛里蹦。
执妄成障、阴阳两隔、一线天机、往生殿……
这份从培县大墓里带出来的遗书就这样重见天日,将过往的记忆一并勾连出来。
魏从峥眼中的怒火逐渐消失,变成惊异和猜疑。
“这个跟沈照没关系,你还给我。”韩渡强自镇定。关于穿越、关于前世今生的猜想,是只有他自己知道的秘密,从来没想过告诉第二个人。一是没有必要,说出去只会徒惹麻烦;二是猜想毕竟只是猜想。
在大墓隐宫里,他提早一步发现了这份亓明帝的遗书,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他瞒着魏从峥将这份遗书带了出来。
“原来你也知道……你早就知道。”尽管韩渡对魏从峥的问题避而不谈,魏从峥还是恍然明白过来,他的声音陡然沉下,“为什么要瞒着我?”他的喉结剧烈滚动,声音里带着危险的颤意:“你也记起来了吗?你也回来了?”
“什么记起来。”韩渡不明所以,想从他手里夺过遗书,却被魏从峥死死抓住,怎么也不肯松手。
忽然间,魏从峥的表情一顿,像是僵住似的,等韩渡再看过去,魏从峥已经恢复了平常,只是不知为何,那双眼睛变得幽黑如潭、深不可测,沉缓的呼吸节奏带来陌生的压迫感,让韩渡一瞬间以为眼前换了个人。
“阿临,我终于等到你了。”魏从峥一开口,却是更让韩渡摸不着头脑的话。
对方似乎还要说什么,眉头骤然一紧,整张脸极为不洽地扭曲起来。
在韩渡诧异的目光下,魏从峥忽然捂住头,眼睛里生出大量戾气:“滚出去!”他低着头大喊,却不像是在对韩渡说话。
遗书从魏从峥手中滑落,韩渡拿起来就要走,却见魏从峥双眼结满血丝,俊美的脸庞呈现出一种失序的混乱,最终仰头一倒,硬生生昏迷过去。
第133章 不忠不孝苏临之死
冬雪,一年比一年来得大。
昭元五年,帝妃失和,亓明帝诏令大选六宫,盛宠一时的“梅妃”自锁于绛梅宫,幽居不出。
昭元六年,定国公世子苏清奉诏入宫,册封贤妃。国公府骤闻此讯,阖府惊惶,定国公当场呕血昏厥。
昭元七年,蛰伏多年的秦王余党、昔日的永宁侯苏韬再起谋逆。定国公当廷检举,大义灭亲。同年秋深时节,北疆战事骤起,胡骑南下掳掠。秦王罪眷魏熹随驻军困守隶阳城,城守血书求援的奏折堆满御案,援军却始终按而不发。
昭元七年冬,隶阳城失守,守城将士全军覆没。魏熹死讯传至京城时,正值上元灯节,满城灯火如血。
昭元八年,久拖未决的永宁侯谋逆案终审定谳,叛党苏氏百余人口被押赴刑场,尽数抄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