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妻惑主 第4节(2 / 4)
常夫人嗔怪她:“你就是心大,这儿就是乍看好,等你住久了就知道了。你也别太老实,有机会就出去玩玩,一直关在这人都傻了。”
还不忘嘱托,“你放心,我跟主持说过了。你找机会出来,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也别太出格了,还是要守寺里的规矩。”
冯照笑着答应,拖长了声音,“知道啦阿娘。”
**********
承明宫中,皇帝正批着奏章,中常侍白准前来禀报,“陛下,太后恩令,使冯大娘子入瑶光寺修养。”
皇帝这才停下,“哦?为何?”
白准回道:“太后曾派女侍中往太师府,冯大娘子病重,太后令冯大娘子于瑶光寺休养。”
皇帝听了倒是轻笑起来,“真是叫人意想不到。”
皇帝想了想,随即放下笔动身,“去太和殿看看太后吧。”
太后摄政,但皇帝也需圣裁政事,有不定者还需召朝中大臣相商,因此祖孙二人几乎日日相见。
今日皇帝照例向太后问安,接着又问道:“上次太后说要为我聘冯家女郎做皇后,但我听闻女郎这几日病得严重,住到瑶光寺去了,不知女郎病情如何?”
太后听了皇帝的话,看了他一眼,“倒是难得你主动问起来婚事,从前看你都可有可无的样子。大娘子病得不重,只是还需清净之地休养。”
听着太后的口风,似乎是真有些隐怒,不过罚得的确是重了。
太后见皇帝主动来问,便顺着话问:“倘若大娘子的病好不了,你以为二娘子如何?”
这话说起来其实直白到很不客气,皇帝的婚事说换人就换人,还是从姐姐换成妹妹,无论如何也要从冯家姐妹里选,太后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皇帝微顿了顿,笑着回道:“祖母之命,孙儿自然听从。”
虽然是这么说,但太后看着皇帝长大,对他性情了如指掌,从他的神情中倒是品出来一丝微妙来。
太后力推此事,因为她知道皇帝不会反对。
皇帝登基已久,但顶头还有她掣肘,二人之间没有嫌隙是不可能的。
然而,她是他的祖母,是他的老师。她将他从一个稚龄小儿手把手教成了一个皇帝。在他的羽翼丰满之前,他一定会遵循着她指引的道路。
在皇帝还是小儿时,她就知道这是一个重情义的孩子,否则即便他身为长子,她也不会选这个孩子做皇帝。
后来她亲自抚养皇帝,罚过他很多次,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严苛了。但他好了以后对她孝顺依旧,反倒宽慰起她来了。
皇帝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他越长
越大,越来越聪明,果然没有辜负她的选择,她在他身上寄予的希望越来越大。她确信,只要皇帝沿着她的路走下去,他一定会超越先祖,将大卫带入辉煌之境,将来一统天下也未可知。
将来史书工笔,一定绕不开她冯简的姓名。
她要将冯家和皇家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延续她的理念,传颂她的成就。
太后很欣慰,皇帝如今也许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了她的意志。
皇帝拜别太后,回到承明宫中。
他立在殿中,看着重重飞檐外的那座皇信堂,离太和殿仅一步之遥。
那是帝国的中枢,军国机要皆从此出。小时候他在那里旁听太后与众臣理政,十五岁后开始在那里独自行政,引见群臣。 ↑返回顶部↑
还不忘嘱托,“你放心,我跟主持说过了。你找机会出来,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也别太出格了,还是要守寺里的规矩。”
冯照笑着答应,拖长了声音,“知道啦阿娘。”
**********
承明宫中,皇帝正批着奏章,中常侍白准前来禀报,“陛下,太后恩令,使冯大娘子入瑶光寺修养。”
皇帝这才停下,“哦?为何?”
白准回道:“太后曾派女侍中往太师府,冯大娘子病重,太后令冯大娘子于瑶光寺休养。”
皇帝听了倒是轻笑起来,“真是叫人意想不到。”
皇帝想了想,随即放下笔动身,“去太和殿看看太后吧。”
太后摄政,但皇帝也需圣裁政事,有不定者还需召朝中大臣相商,因此祖孙二人几乎日日相见。
今日皇帝照例向太后问安,接着又问道:“上次太后说要为我聘冯家女郎做皇后,但我听闻女郎这几日病得严重,住到瑶光寺去了,不知女郎病情如何?”
太后听了皇帝的话,看了他一眼,“倒是难得你主动问起来婚事,从前看你都可有可无的样子。大娘子病得不重,只是还需清净之地休养。”
听着太后的口风,似乎是真有些隐怒,不过罚得的确是重了。
太后见皇帝主动来问,便顺着话问:“倘若大娘子的病好不了,你以为二娘子如何?”
这话说起来其实直白到很不客气,皇帝的婚事说换人就换人,还是从姐姐换成妹妹,无论如何也要从冯家姐妹里选,太后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
皇帝微顿了顿,笑着回道:“祖母之命,孙儿自然听从。”
虽然是这么说,但太后看着皇帝长大,对他性情了如指掌,从他的神情中倒是品出来一丝微妙来。
太后力推此事,因为她知道皇帝不会反对。
皇帝登基已久,但顶头还有她掣肘,二人之间没有嫌隙是不可能的。
然而,她是他的祖母,是他的老师。她将他从一个稚龄小儿手把手教成了一个皇帝。在他的羽翼丰满之前,他一定会遵循着她指引的道路。
在皇帝还是小儿时,她就知道这是一个重情义的孩子,否则即便他身为长子,她也不会选这个孩子做皇帝。
后来她亲自抚养皇帝,罚过他很多次,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严苛了。但他好了以后对她孝顺依旧,反倒宽慰起她来了。
皇帝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他越长
越大,越来越聪明,果然没有辜负她的选择,她在他身上寄予的希望越来越大。她确信,只要皇帝沿着她的路走下去,他一定会超越先祖,将大卫带入辉煌之境,将来一统天下也未可知。
将来史书工笔,一定绕不开她冯简的姓名。
她要将冯家和皇家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延续她的理念,传颂她的成就。
太后很欣慰,皇帝如今也许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遵从了她的意志。
皇帝拜别太后,回到承明宫中。
他立在殿中,看着重重飞檐外的那座皇信堂,离太和殿仅一步之遥。
那是帝国的中枢,军国机要皆从此出。小时候他在那里旁听太后与众臣理政,十五岁后开始在那里独自行政,引见群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