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6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买地是不可行了,这两年朝廷给没地少地的百姓分发了田地,但这田地百姓只有永久使用权,不能买卖,田地的产权都在朝廷手里。
  而且因着种朝廷的地税收更低,许多百姓还都把自己名下的地产权都卖给了朝廷,拿到一笔卖地银子,那地还是世世代代归自家种。
  如今别说百姓了,就是世家大族、官员宗亲,也别想买到一亩地了。
  那银子怎么办?总不能堆在家里干放着吧,于是辛氏族人纷纷想要建宅子,要建大宅子、建好宅子。
  辛祝这两年有些精力不济了,毕竟已经是六十余岁的人了,于是已经慢慢从染坊退了下来,将管事之职正式交接给了成长起来的宋惜娘,他儿子辛文则做了染坊的副管事。
  他这一闲下来,听许多族人找到他说要建宅子,他一合计这建宅子大家一起建更省钱省力,还能好好重新规划一下,于是便从府城请来了建筑大师,给长河村彻底的推翻重建了一回。
  原先蚕所是废弃的旧宅子改造的,如今在后山前的平地那里单独建造了一片建筑。
  辛月瞧着,这长河村让她眼熟的竟然只剩村口的牌坊了。
  一座是爹爹辛长平的状元牌坊,一座是皇上亲赐的忠义之族牌坊。
  除此之外还有一座新立起来的牌坊,罩着红布,见辛家人到了,潍县的县令便喜气洋洋的揭开了这座辛盛的状元牌坊,而早就准备好的辛氏族人点鞭炮的点鞭炮,敲锣的敲锣,打鼓的打鼓,好不热闹。
  四岁多的辛年如今走路说话都稳当得不行,他对长河村很陌生,但见到这幅场景他却一点也不害怕,津津有味的四处打量,还自来熟的凑到吹锣打鼓的人身边去。
  那打鼓的人是辛庆,见状便把手中的鼓槌转了转对辛年说:“年哥儿可是想玩?”
  辛年点点头,辛庆认识他,他却已经不记得辛庆了,便只喊他:“哥哥,能给我试一试吗?”
  辛庆听辛年叫他哥哥,便知道辛年没认出他,他也不计较,笑眯眯的把鼓槌塞到辛年手里,这鼓很高,几乎到了辛年的额头,辛庆还小心的把辛年抱了起来,鼓励道:“敲起来吧年哥儿,替你哥哥贺喜!”
  辛年闻言更是来了劲,鼓足了力气甩开手臂来敲着鼓。
  热闹过后所有人围着辛盛一起往辛家老宅去,到了老宅辛长平带着辛年一个一个的认人喊人,辛年叫过亲阿爷,又叫过两位叔叔婶娘,再才发现刚刚带他打鼓的哥哥竟然是自己的堂哥。
  辛家的下一代,辛盛已经得了功名和官身,辛月虽是个女孩,却是辛氏商行的大管事,还是尊贵的公主,辛年年纪还小,但瞧着举止有礼,言语之间显露出极好的教养,眼神聪慧,看着不输他大哥当年。
  辛庆在帮着他爹辛长安打理他家的木器坊,被人称作小老板。
  辛砚去年考过了县试和府试,只是府试名次不在前列,便没有接着考院试,准备多学一年,今年再考,辛墨是蚕所的副管事。
  这么一瞧,辛家虽然孩子不算多,却各个都有自己的前程,当得一句兴旺。
  辛丰收瞧着这一屋子出息的儿孙,满脸都是喜色,拉着长子欣慰的说:“大儿,当年卖地供你读书,真是没得错。”
  在长河村住了近半个月,除了陪着长辈亲人,他们还参加了宋惜娘和褚奕的婚礼,不知是不是因为儿女都成了婚,宋承业和徐氏如今瞧着成熟了许多,见到辛长平和宋氏还主动来敬酒道歉和道谢。
  算起来这两三年辛月要参加身边许多人的婚礼。
  去年宋光耀和京城的一个商家女子成了亲,亲事是女方看上了宋光耀主动请媒人上门提的。
  齐菡娘去年也跟刘二郎办了婚礼,辛月没能回来参加,但也送了贺礼,刘二郎做了齐家的赘婿却没有去齐家的酒楼做事,还是在清水镇上的辛氏染坊做事,夫妻二人好似扎根潍县了。
  今年宋惜娘又和褚奕办了婚礼。
  明年五月哥哥辛盛及冠之后,和欣娘姐姐的婚礼也要提上日程。
  芳姐姐今年果然在放榜之时榜下捉婿,捉到了一个湖州的十九岁二甲进士,已经定下了明年的婚期。
  杨芸娘和姜南星这对名义上师姑侄去年被姜老御医带去瘴区治病行医,不知经历了什么患难与共的事情,回来之后姜老御医亲自带着姜南星回了京城上杨家提亲。
  姜南星去年就及冠了,亲事便定在了今年下半年,到时候他便要跟着他爹姜御医进太医院做事了,为了不让妻子日后不如人,他也要去搏一个前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