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生活日常 第14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家里的田地是长子的,宅子是幼子的,刘三郎这个入赘出去的儿子啥都没分到就算了,给家里做了十来年老黄牛的二哥也被净身出户了。
  许是爹娘是想以此威胁二哥,想让二哥知难而退,休了分家的心思,就像那日拿给小弟定亲,让二哥再耽误几年来威胁自己再出银子一样。
  可这回二哥却是铁了心,宁愿净身出户也不愿再留在家里做傻子,真就一块布裹着几身破衣裳就拿着分开的户籍离了家。
  刘二郎从小就体型高大,常有人打趣他若是生在边关怕是能做个将军,刘二郎虽然不认为自己能做将军,但听了这话认为自己做个兵丁应该也能养活自己。
  听说边关的兵丁是能分到田地的,不打仗的时候除了练兵便是种田,刘二郎便想好了要去边关当兵。
  只是离开前他还要跟三弟交待一声,这个家里只有三弟对他真心,他走了也得给三弟告知一个去处,将来若是有朝一日他死在战场,他希望报信给三弟,若有抚恤银子也给三弟,绝不想给那家里的爹娘兄弟。
  刘二郎见到三弟,便说:“三郎,我要去边关当兵,你若是手里还有银子,借我一点做路费,等我领了军饷便寄回来还你,若是没有也没事,我一路寻人家做短工便是。”
  刘三郎哪里肯让二哥去边关当兵,也就这十几年边关平静,他们小时候边关还在打战呢,先帝甚至还御驾亲征过,最后那场大败仗不知死了多人……
  谁说得好什么时候边关又会起战事,若是二哥把命丢到了边关,刘三郎如何能接受,便借着过年的由头强留了二哥先在县城外安顿下来。
  辛月听了一肚子刘家的八卦,跟崔慧娘告辞,下了楼便被齐菡娘抓住了手使眼色。
  辛月和彩兰交待一声,问彩兰是否记下了回家的路,见彩兰点头,这才拉着齐菡娘出去说话。
  辛月凑在齐菡娘耳边小声的说:“刘家二郎没有婚配,但是他年纪很大了,比你大了七岁呢,都二十四岁了。”
  齐菡娘倒不在意刘二郎年纪大,只是笑着说:“没定亲就好,我听慧娘姐姐说刘家有四个儿子,想来应该也不介意再入赘一个吧?等我下回回去便让我爹娘去刘家提亲。”
  辛月摇摇头,告诉她:“刘二郎已经跟爹娘分家了,他的婚事如今不由他爹娘做主了。”
  齐菡娘一愣,有些迷茫的问:“分家了?他还没成家如何就分家了?那我要如何提亲?直接跟他自己提吗?”
  辛月把从崔慧娘那里打听到的情况告诉了齐菡娘,齐菡娘闻言十分气愤的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爹娘!难怪最近慧娘姐姐有些愁眉苦脸的,还好慧娘姐姐是招赘的夫婿,若是嫁进的刘家,碰上这样的公婆真得被气死。”
  辛月便问齐菡娘:“他家这个情况,你还想跟他提亲吗?”
  齐菡娘闻言脸上的表情便得犹豫起来,不过却不是要放弃的意思,而是说:“我是招夫又不是嫁人,他家这情况对我家来说更好了,都分了家那公公婆婆我都不用认了,但是他现在这个情况,我若是提亲,会不会显得我趁人之危啊?”
  辛月捂着嘴巴咳嗽两声,这两人一个娇俏小娘子,一个铁塔壮汉,怎么齐菡娘能说出这么颠倒的话来……
  辛月还没想好怎么回答齐菡娘,齐菡娘却好似下定了什么决心,跟辛月说:“多谢月娘妹妹替我打听,既然知道他没成家也没定亲,那就好说了,我待会自己寻慧娘姐姐说一声去,让慧娘姐姐帮我探探口风。”
  齐菡娘别看长了一个娇俏小姑娘的外表,却是个十足的行动派,当初不想嫁人,便马上说服姐姐帮着敲边鼓留她在家招夫,后来一动了心思要做锦绣阁的掌柜,便马上和辛月说,又立刻回去说服姐姐和爹娘,现在自己看上一个男子,也是行动力十足,立刻寻辛月帮她打听情况。
  这小小的身体里真的是装满了大大的能量!
  辛月心想自己一个十岁的身体,可还不够牵线给人做媒的,便摆摆手带着一肚子瓜离开了。
  辛月上了自家的马车,便让朱四驾车往清水镇去。
  到了清水镇辛氏的丝坊、染坊外,辛月吓了一跳,到处都是马车和一群穿着面貌都不似本地的人。
  这刚开年,染坊和丝坊都才开工,新布都还没出货呢,怎么就来了这么些外地商人?辛月见着自家丝坊和染坊只要有人出来,便会被人缠上,好在他们都不认识辛月,辛月这才没被人拦下,顺利的进到了丝坊里,忙去寻胡娘子探听情况。
  辛月找到了胡娘子,来不及寒暄,胡娘子便跟辛月说:“月娘,你可回来了,咱们外边儿都被人围住了。”
  辛月忙点头说:“我瞧见了,就是来问岚姨外面是怎么回事?咱们得三月才开始出货,怎么现在就围了这么些人?”
  胡娘子拉着辛月坐下,脸上有些幸灾乐祸的笑意,说:“那些都是从江州转道来的外地绸布商人,我打听过了,他们都是过完初三便动身去江州进货的,结果到了江州发现江州已经被重兵围城,尤其是鹭江府,城门都关了,他们连进都进不去,后来好不容易才打听到,江州织行欺上瞒下多年侵吞朝廷税银,等年后朝廷便要入府清算追讨多年的税银,江州如今人心惶惶,哪还有人织布做买卖,这些人便都跑来了贺州,想要买咱们的绸布。”
  辛月之前便听皇上说过,倒不惊奇,只是惊道:“咱们可没那么多绸布能卖给他们。”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