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2 / 3)
婚事敲定在三个月后。
鼓乐班和花轿是最费钱的,城里的人有一套标准,这价钱就高得厉害,且这个行当已有规矩。
千禧想在这个环节省钱,她又想了个法子,她拉着村里那几户没有爹娘管的小孩,把人全送去了高长生家里,让病恹恹的高长生教这群小孩学敲锣打鼓说吉祥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不收工钱,只收喜钱,既没破坏行当规矩,也将事儿给办了。
高长生看着窗前十个娃娃,硬是从床上蹦起来,大骂千禧不厚道,他都快死了!
千禧说,“就是趁着你没死,我说的婚事,你必须出一份力。”
高长生无奈,在后来的某一日,临终之际,他总觉着,孩子们还在他身边敲锣打鼓,唱着吉祥话,“一拜天地喜洋洋,二拜高堂福满堂!
花烛红红照新房,夫妻恩爱万年长!”
万事商定完,来到了重头戏。
那日,千禧上门宣讲,郑重其事地道,“什么叫妇人共济金呢?”
“这是官府为了防止女子在生育孩子时,得不到妥善的照顾而让身体落下病根,特设的保障金。”
“听不懂。”众人摇头。
千禧点头,“没关系,我慢慢给你们讲。先说怎么买,每人仅限买一份,三年为一期,满期返利,每月缴纳,一共三等,分别是六十文,一百文,一百五十文。”
“譬如潘姑娘打算三年后生孩子,那就可以从现在起,每个月缴纳个六十一百或一百五,假设潘姑娘选择缴一百文,那一年就是一千二百文,三年则是三千六百文,三年期满,妇人义诊堂为你返利一成,则是三千九百六十文,头三年买的,官府给你凑整,共反你四两银子。”
千禧说到此处,觉得怪怪的,这个凑整一定是江祈安想出来的。
两家人掰着指头算,“返利一成?还挺多的。”
千禧笑得狡黠,“还不止呢!”
“我方才只说了潘晴姑娘一个人缴的情况,这个政策最大的惠利是夫妻二人共同购买,假设刘牛倌也缴这每月一百文,三年后,两人则可得到七千九百二十文,义诊堂在此基础上,再返您一成利,一共得八千二百八十文。若两方缴纳的等级不一样,则加的一成利,则按低的那方来算。”
“这样算下来,利息足足有一千零八十文,足足一两银子的利呢!”
两家人听得脑子转不过来,“哦哟,脑子都听晕了,为何要男女分开买呢?买两份?”
千禧头一回听的时候也晕,绕了好久才绕明白,她只能慢慢解释,“总之,买一得一,买二得三,夫妻二人同买,是因为岚县有很多工坊,男工女工皆推荐缴纳,对工坊来说,这钱一半是给义诊堂,另一半则是留在工坊,工坊有更多钱周转,也愿意吸纳更多正值生育年纪的男女。”
“对一户农人来说,夫妻分开买,一来提醒男人责任,二来提醒妇人,在婚姻中当有自己的钱袋子,你们说是不?”
千禧给他们计算的时间后,又继续道,“除了有利可返,这妇人共济金还有太多好处,从怀孕开始,就可以在义诊堂买定价的安胎药,这可比外面的药便宜多了,在义诊堂大夫看诊也只收六成价格,从义诊堂请稳婆,也是六成价格。”
“这可好!”刘湘的娘亲忽然道,“大好事啊!”
千禧点头,“其二,这妇人共济金,只有女方可以领,从怀孕到生产,需要媒氏担保证明,确保不出现骗取共济金的行为。”
“只有女方可领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钱交进去,就属于女方,男人不能擅自取来用,除非买满三年没有生孩子的打算,或是特殊情况,在媒氏担保下,可以取出,但不取每年还是有六十文的利。”
“喔~意思这共济金,基本就是为了生孩子存在的。男人就是个凑数的?”
千禧好笑道,“防的就是那种不管不顾的男人!本就是保证生妇人生产的利益,假设哪家姑娘遇人不淑,怀孩子了男人不管不顾,那这个钱就是那姑娘和孩子的保命钱,确保这三年积攒的钱和利,全用在女人和孩子身上。”
“若没人管,生产的妇人可以向媒氏说明,媒氏查实后,妇人便可以在就近的义诊堂领到最便宜的家禽蔬菜鸡蛋。”
问题很多,千禧挨个解释,折腾了大半日,确保他们都懂了后,千禧问,“你们成婚后要缴纳这妇人共济金么?” ↑返回顶部↑
鼓乐班和花轿是最费钱的,城里的人有一套标准,这价钱就高得厉害,且这个行当已有规矩。
千禧想在这个环节省钱,她又想了个法子,她拉着村里那几户没有爹娘管的小孩,把人全送去了高长生家里,让病恹恹的高长生教这群小孩学敲锣打鼓说吉祥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不收工钱,只收喜钱,既没破坏行当规矩,也将事儿给办了。
高长生看着窗前十个娃娃,硬是从床上蹦起来,大骂千禧不厚道,他都快死了!
千禧说,“就是趁着你没死,我说的婚事,你必须出一份力。”
高长生无奈,在后来的某一日,临终之际,他总觉着,孩子们还在他身边敲锣打鼓,唱着吉祥话,“一拜天地喜洋洋,二拜高堂福满堂!
花烛红红照新房,夫妻恩爱万年长!”
万事商定完,来到了重头戏。
那日,千禧上门宣讲,郑重其事地道,“什么叫妇人共济金呢?”
“这是官府为了防止女子在生育孩子时,得不到妥善的照顾而让身体落下病根,特设的保障金。”
“听不懂。”众人摇头。
千禧点头,“没关系,我慢慢给你们讲。先说怎么买,每人仅限买一份,三年为一期,满期返利,每月缴纳,一共三等,分别是六十文,一百文,一百五十文。”
“譬如潘姑娘打算三年后生孩子,那就可以从现在起,每个月缴纳个六十一百或一百五,假设潘姑娘选择缴一百文,那一年就是一千二百文,三年则是三千六百文,三年期满,妇人义诊堂为你返利一成,则是三千九百六十文,头三年买的,官府给你凑整,共反你四两银子。”
千禧说到此处,觉得怪怪的,这个凑整一定是江祈安想出来的。
两家人掰着指头算,“返利一成?还挺多的。”
千禧笑得狡黠,“还不止呢!”
“我方才只说了潘晴姑娘一个人缴的情况,这个政策最大的惠利是夫妻二人共同购买,假设刘牛倌也缴这每月一百文,三年后,两人则可得到七千九百二十文,义诊堂在此基础上,再返您一成利,一共得八千二百八十文。若两方缴纳的等级不一样,则加的一成利,则按低的那方来算。”
“这样算下来,利息足足有一千零八十文,足足一两银子的利呢!”
两家人听得脑子转不过来,“哦哟,脑子都听晕了,为何要男女分开买呢?买两份?”
千禧头一回听的时候也晕,绕了好久才绕明白,她只能慢慢解释,“总之,买一得一,买二得三,夫妻二人同买,是因为岚县有很多工坊,男工女工皆推荐缴纳,对工坊来说,这钱一半是给义诊堂,另一半则是留在工坊,工坊有更多钱周转,也愿意吸纳更多正值生育年纪的男女。”
“对一户农人来说,夫妻分开买,一来提醒男人责任,二来提醒妇人,在婚姻中当有自己的钱袋子,你们说是不?”
千禧给他们计算的时间后,又继续道,“除了有利可返,这妇人共济金还有太多好处,从怀孕开始,就可以在义诊堂买定价的安胎药,这可比外面的药便宜多了,在义诊堂大夫看诊也只收六成价格,从义诊堂请稳婆,也是六成价格。”
“这可好!”刘湘的娘亲忽然道,“大好事啊!”
千禧点头,“其二,这妇人共济金,只有女方可以领,从怀孕到生产,需要媒氏担保证明,确保不出现骗取共济金的行为。”
“只有女方可领是什么意思?”
“就是这钱交进去,就属于女方,男人不能擅自取来用,除非买满三年没有生孩子的打算,或是特殊情况,在媒氏担保下,可以取出,但不取每年还是有六十文的利。”
“喔~意思这共济金,基本就是为了生孩子存在的。男人就是个凑数的?”
千禧好笑道,“防的就是那种不管不顾的男人!本就是保证生妇人生产的利益,假设哪家姑娘遇人不淑,怀孩子了男人不管不顾,那这个钱就是那姑娘和孩子的保命钱,确保这三年积攒的钱和利,全用在女人和孩子身上。”
“若没人管,生产的妇人可以向媒氏说明,媒氏查实后,妇人便可以在就近的义诊堂领到最便宜的家禽蔬菜鸡蛋。”
问题很多,千禧挨个解释,折腾了大半日,确保他们都懂了后,千禧问,“你们成婚后要缴纳这妇人共济金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