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1 / 3)
“阿婆,这不,您的干外孙来啦!”宋怀晏有意缓和氛围,举了举手中的塑料袋,“我给你带了些水果,高血压的药应该快吃完了吧?还有什么需要的,你想起来了打电话给我就行,我随叫随到。”
“诶,每次来都拿这么多东西,老婆子一个人怎么吃得完?快进里屋去,我做了花糕哩。”温婆婆用手指揩掉眼角的泪花,拉着两人就要进屋。
宋怀晏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真是巧了,今儿来也正想问问您花糕怎么做呢?要说这镇上做花糕的手艺,连李叔也比不上你咧!”
“你这娃儿,就会哄我。”温婆婆笑地合不拢嘴,“看你是馋了吧?”
她笑着牵了两人的手进里屋,打开了桌上的防蝇罩,露出一碟叠精致的花糕。
“来,娃儿,尝尝这个,这也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小食。”她将沈谕拉到桌旁,把碟子推到他面前。
一碟十来块花糕,颜色和样式各异,有方形的、圆形的,还有花瓣形的,上面的花纹也各不相同。
比沈谕记忆里的,还好看许多。
“师弟,你尝尝。”宋怀晏替他拿了一个白色花瓣形的,递到手上,“本来想学了给你做的,不过我的手艺肯定不能和阿婆比,我有次嘴馋一口气吃了七八个,撑到肚子疼一晚上没睡还不敢说。”
“胡说,小宋你这孩子,每次在我这吃东西都斯文得很,哪次吃到这么撑过?”温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记性还特别好。
宋怀晏顿了下,笑道:“哈哈,都是以前的事了。”
沈谕拿着花糕,尝了一口,若有所思地低着头,细细地吃着。
宋怀晏也捏了一块吃起来,一边又和温婆婆闲聊了几句。
吃过糕点,宋怀晏把带来的水果和药品帮温婆婆分类放好,又里里外外走了一遍看看有什么能帮忙做的。
婆婆虽然八十多的年纪了,眼睛还不好,但一个人将屋子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宋怀晏也找了一圈,只发现后屋的墙角有漏雨的痕迹。
“阿婆,我帮你把后面那个屋子的瓦片翻修一下吧,梯子还在老地方吗?”
“诶,在那呢,你小心着点啊。”
温婆婆手里跨着一个篮子,装了满满一蓝野菜:“今天早上正好挑了马兰头,一会就在这吃饭吧,阿婆给你们做凉拌马兰头。”
她在天井旁坐下,用剪刀开始挑理马兰头,沈谕便在一旁帮忙。
“阿谕啊,你和阿晏认识多久啦?”温婆婆一边摘去马兰头的老根河黄页,一边同沈谕闲聊。
沈谕想了想,道:“十几年了。”
“这么久了啊?那是老家的朋友吧。”温婆婆感慨,“你们有段时间没联系了吧?”
沈谕地神情有些惊讶,但仍不动声色地应了声。
“小宋这孩子啊,是十几岁时候来的镇上,父母都没了,带着五六岁的弟弟来这里投奔秀姑,秀姑就收他当了学徒。起初这孩子整日都在药房里做工,不怎么见到人,等那两年后,他那弟弟上小学了,这街上的人才偶尔看到他接送孩子。”
温婆婆低头理着马兰头叶子,闲话家常一般说起来。
“有次他站在河边那棵柳树下往这看,我从前也没看清过他的样貌,但这娃儿远远地站着,我就觉得说不出的熟悉和喜欢,我喊了声‘娃儿,过来让阿婆看看’。他就果真走了过来,手里身后拿出个竹编的小簸箕,说秀姑要几个装药材,问我能不能做。”
“再后来,他就常往我这边跑,还总会捎带些药材和吃食过来。他说他小时候是外婆带大的,说我和他外婆很像。我的女儿没得早,没留下孩子,我见着小宋这娃儿欢喜的很,时间久了,我们便也处得跟亲人一样了。”
“只是老婆子年纪大了,这十几年间的事情很多都模模糊糊的,记不清了。但说来也奇怪,小宋明明性格好,长得又俊,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却没什么同龄的朋友。我印象里,他啊,一直都是一个人。每次看到他回去的背影,我总觉得这孩子,有些孤单。”
温婆婆将摘好的菜放进篮子里,发灰的眼睛看向沈谕,目光温和而慈爱。
“他有次跟我说,他在老家有个很好的朋友,但后来他做了对不起那个朋友的事,两人有了矛盾……那次之后,你们就没见过了吧?” ↑返回顶部↑
“诶,每次来都拿这么多东西,老婆子一个人怎么吃得完?快进里屋去,我做了花糕哩。”温婆婆用手指揩掉眼角的泪花,拉着两人就要进屋。
宋怀晏愣了下,随即笑起来:“真是巧了,今儿来也正想问问您花糕怎么做呢?要说这镇上做花糕的手艺,连李叔也比不上你咧!”
“你这娃儿,就会哄我。”温婆婆笑地合不拢嘴,“看你是馋了吧?”
她笑着牵了两人的手进里屋,打开了桌上的防蝇罩,露出一碟叠精致的花糕。
“来,娃儿,尝尝这个,这也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小食。”她将沈谕拉到桌旁,把碟子推到他面前。
一碟十来块花糕,颜色和样式各异,有方形的、圆形的,还有花瓣形的,上面的花纹也各不相同。
比沈谕记忆里的,还好看许多。
“师弟,你尝尝。”宋怀晏替他拿了一个白色花瓣形的,递到手上,“本来想学了给你做的,不过我的手艺肯定不能和阿婆比,我有次嘴馋一口气吃了七八个,撑到肚子疼一晚上没睡还不敢说。”
“胡说,小宋你这孩子,每次在我这吃东西都斯文得很,哪次吃到这么撑过?”温婆婆虽然年纪大了,但记性还特别好。
宋怀晏顿了下,笑道:“哈哈,都是以前的事了。”
沈谕拿着花糕,尝了一口,若有所思地低着头,细细地吃着。
宋怀晏也捏了一块吃起来,一边又和温婆婆闲聊了几句。
吃过糕点,宋怀晏把带来的水果和药品帮温婆婆分类放好,又里里外外走了一遍看看有什么能帮忙做的。
婆婆虽然八十多的年纪了,眼睛还不好,但一个人将屋子收拾得十分干净整齐,宋怀晏也找了一圈,只发现后屋的墙角有漏雨的痕迹。
“阿婆,我帮你把后面那个屋子的瓦片翻修一下吧,梯子还在老地方吗?”
“诶,在那呢,你小心着点啊。”
温婆婆手里跨着一个篮子,装了满满一蓝野菜:“今天早上正好挑了马兰头,一会就在这吃饭吧,阿婆给你们做凉拌马兰头。”
她在天井旁坐下,用剪刀开始挑理马兰头,沈谕便在一旁帮忙。
“阿谕啊,你和阿晏认识多久啦?”温婆婆一边摘去马兰头的老根河黄页,一边同沈谕闲聊。
沈谕想了想,道:“十几年了。”
“这么久了啊?那是老家的朋友吧。”温婆婆感慨,“你们有段时间没联系了吧?”
沈谕地神情有些惊讶,但仍不动声色地应了声。
“小宋这孩子啊,是十几岁时候来的镇上,父母都没了,带着五六岁的弟弟来这里投奔秀姑,秀姑就收他当了学徒。起初这孩子整日都在药房里做工,不怎么见到人,等那两年后,他那弟弟上小学了,这街上的人才偶尔看到他接送孩子。”
温婆婆低头理着马兰头叶子,闲话家常一般说起来。
“有次他站在河边那棵柳树下往这看,我从前也没看清过他的样貌,但这娃儿远远地站着,我就觉得说不出的熟悉和喜欢,我喊了声‘娃儿,过来让阿婆看看’。他就果真走了过来,手里身后拿出个竹编的小簸箕,说秀姑要几个装药材,问我能不能做。”
“再后来,他就常往我这边跑,还总会捎带些药材和吃食过来。他说他小时候是外婆带大的,说我和他外婆很像。我的女儿没得早,没留下孩子,我见着小宋这娃儿欢喜的很,时间久了,我们便也处得跟亲人一样了。”
“只是老婆子年纪大了,这十几年间的事情很多都模模糊糊的,记不清了。但说来也奇怪,小宋明明性格好,长得又俊,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却没什么同龄的朋友。我印象里,他啊,一直都是一个人。每次看到他回去的背影,我总觉得这孩子,有些孤单。”
温婆婆将摘好的菜放进篮子里,发灰的眼睛看向沈谕,目光温和而慈爱。
“他有次跟我说,他在老家有个很好的朋友,但后来他做了对不起那个朋友的事,两人有了矛盾……那次之后,你们就没见过了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