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鸾 第224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蔻玉不在,她也很喜欢来找祝吟鸾。
  刚开始祝吟鸾还觉得没有沈蔻玉在中间,略是尴尬,可久而久之的,也有些许习惯了。
  奉安公主总是会跟她说一些京城相关的趣闻佚事,谁家后宅夫人偷偷背着郎君去戏院了,谁家的夫人表面看着温婉,实际上会动手打人。
  还有皇宫大内,那些娘娘妃子们,表面风平浪静,实际上争风吃醋闹得鸡飞狗跳的事情。
  祝吟鸾听了都忍不住汗颜,真是万万没想到。
  席面上见过的昭仪娘娘,表面是那样的温柔似水,说话温言细语,背地里居然苛责宫人,还虐待太监?
  若非出自奉安公主的口,她又不会骗人,旁人讲的,祝吟鸾压根就不相信。
  话虽如此,祝吟鸾转念之间便想到了沈景湛,他不也是这样么?
  若是将沈景湛对她争风吃醋的那些事情往外说,恐怕都没有几个人是相信的吧?
  思及此,便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人心历来难测且多面,谁又能保证纯粹如一。
  奉安公主过沈家来的消息,倒是变相给祝吟鸾挡了不少的拜帖。
  那日喜宴,太后认了她的亲,现如今她的身份再一次水涨船高,有不少人巴结应承。
  当然了,高门世家的贵眷们,就算是巴结应承也会讲些体面和遮掩,要把面子做足了,给人“水到渠成”的感觉,免得日后被人给弹劾。
  偏生奉安公主就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主儿l,有她在,这话都不好说了,这位主,身份一等一的尊贵,谁的账都不买。
  故而,上门的人就少了。
  奉安公主成亲一月后,天子驾崩,太子登基,改年号为永熙。
  举国哀悼。
  但遵从先帝旨意,丧仪一切从简,国丧只需守一年即可。
  先帝在位时,为国为民,是个实实在在的明君,便是要求了一切从简,可还是有不少的百姓自发设了路祭。
  自从先帝去后,新帝忙碌不堪,沈景湛自然也是了。
  别说早出晚归,时常几日都不得空闲回来。
  主要是太子羽翼未丰,即便是在登基之前做了各样的筹备,可还是架不住突发事由,譬如临夏,南边频繁落雨,大雨不歇,引发了山洪,且不只是一处。
  太子派了不少人出去赈灾,赈灾的银两和粮食护送的过程当中必要看牢,避免过大的损失,除此之外,各地的官员也要看顾起来,就怕赈灾的东西到不了灾民的手上。
  处处都需要可靠的人,可太子的心腹又能有多少?派出去了一部分,京城当中可就空了,况且又要到秋闱的日子了。
  这就需要中书和御史台的人想个万全之策。
  沈景湛作为中书和御史大人,手头上的事情多得数都数不清。
  有关于朝廷上的公事,祝吟鸾自然帮不上忙了,也不好随意开口说什么,只是在沈景湛跟她解释自己的忙碌时,十分认真听着。
  除此之外,先帝驾崩,太后便一病不起,若是之前,祝吟鸾自然不需要侍疾,至多就是跟着沈夫人进宫去探望一二。
  眼下她的身份跟太后有亲,便得跟着奉安公主一道侍疾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