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蜂鸟:时空追凶1990(出书版) 第3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咱爸居然还推荐你这个‘问题民警’加入专案组了,你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顾雯雯一边上手检查着陶亮的脑袋,一边又摸摸他因为长期输液而显得有些浮肿的手背,笑着问。
  “咱爸一向是秉公办事,要不是我真的熟悉案情,他怎么可能推荐我呢?”陶亮一看到顾雯雯,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顾雯雯拍了一下他的手,说:“得了吧,那我问你,这个案子目前的主要嫌疑人是谁?之前调查到了哪些关键线索?”
  陶亮知道雯雯和她爸一样,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于是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梦里记得的信息都梳理了一遍。说来也怪,一般人做梦,醒来就忘了一半,他倒是越说越兴奋。从顾雯雯逐渐惊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说的这些信息,还真没有什么错漏。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顾雯雯这下是真服气了,由衷地说,“你这脑子长得和别人真不一样吗?别人昏迷是失忆,你一昏迷还变聪明了?”
  陶亮抓着顾雯雯的手,一本正经地说:“不是你老公变聪明了,是你老公‘穿越’了。你敢信吗?我做了一个超长的梦,你爸还在梦里管我叫哥呢!”
  顾雯雯很想打他一拳,又怕伤了他刚恢复的身体,于是瞪了他一眼。陶亮赶紧把梦里的这些事儿,挑重点的跟顾雯雯说了一遍。听到冯凯牺牲的部分,顾雯雯也有些伤感,毕竟她在顾红星的笔记里也读到过这一段。
  “其实,这案子已经办了有一段时间了。”顾雯雯说,“在你昏迷前,我们就组织所有辖区派出所对蒋劲峰进行撒网搜捕了。你们所长当时应该也跟你们交代过这个任务,只是那时候你没怎么放在心上。”
  “老婆,你就不要挤对我了。”陶亮有些惭愧,“那我昏迷的这段时间里,案子有什么新的进展吗?我先赶紧补补课。”
  “最近,青南村要整体拆迁。”顾雯雯下意识地摸了摸额头上的纱布,说,“我们暂缓了他们的进度,停工倒是停工了,但我们去案发现场又搜了一圈,还是一无所获。刚重启这个积案的时候,我就已经去现场搜过一圈了,当时就想找到蒋劲峰的dna。可是毕竟过去30年了,房子都倒了半边,里面荒草丛生,东西也被日晒雨淋,所以没能找到蒋劲峰的dna。”
  “看来,你们前期还真是做了不少工作啊,老婆。”陶亮说。
  “那可不,你昏迷前那段时间,我的精力可全部放在这案件上了。”顾雯雯一说到案子,就变得极其认真,“‘云剑行动’启动,我们成立了工作组,就对全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命案积案进行了梳理。当我审核到这个案件的卷宗的时候,就发现这案子的证据是有问题的。所有的推断,都只是推断,丝毫没有物证的加持。所以,我就主动请缨,领了这个案件的侦办指挥权。”
  “这案子不是没有物证,而是没有直接能证明嫌疑人犯罪的物证,那也是因为现场条件的限制。所有的杀亲案件,都容易出现缺乏直接物证的问题。”陶亮分析道。
  顾雯雯有些惊讶,说:“可以啊,陶亮同志,你以前对物证可都是不屑一顾的。”
  “老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是……”陶亮说,“嗐,你接着说。”
  “虽然案件是我领的,但查缉工作还是第一要务。”顾雯雯说,“所以,我一方面要求所有的派出所和责任区刑警队,针对蒋劲峰的照片和指纹,对本辖区内的可疑人员进行全面筛查,因为蒋劲峰有可能会换一个身份继续在龙番市生活。毕竟根据当年对周边旅馆的调查,他应该没有跑远。不过,我们也没有放弃远处,周边各个市我们都发了协查通报。人脸识别系统也都用上了,可就是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这让我想到了金苗的案子……你说,蒋劲峰会不会已经死了?”陶亮说。
  听到“金苗”这两个字,顾雯雯的眉毛也是一挑,前几天她正好也翻到了这一页。
  “如果他死了,尸体也应该会被发现啊。”顾雯雯认真思索道,“当然,不能排除你说的这种可能。所以,另一方面我就组织了技术人员,对当年的所有物证都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从物证里发现一些问题。我们想到要去现场采集dna,是因为——”
  “是因为蒋劲峰的十指指纹你们都有,但当时没有dna检验技术,更没有提取dna的意识,所以你们并没有掌握蒋劲峰的dna,对不对?”陶亮抢答道。
  “对你刮目相看了,你看笔记看得确实很仔细。”顾雯雯笑了一下,又认真地继续说道,“当时我们也考虑,假如蒋劲峰还活着,今年都已经74岁了。如果在此之前,他非正常死亡了,那么他的dna就有可能收录入库。所以,提取到dna,就等于多了一条寻找蒋劲峰的途径。只可惜,我们搜了现场,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家房子倒了都没人管啊?”
  “这个青南村的人,在这30年中都慢慢搬出去了。”顾雯雯说,“说什么河神发怒,所以村子里的人寿命都不长。所以大概在10年前吧,村子就已经空了。”
  “那现在拆什么迁?”
  “那个村子的位置特别好,风景很漂亮,特别适合建度假村。”顾雯雯说,“而且很多村民都找不到了,开发商觉得拆迁成本低吧。”
  “好吧,过了这么多年,东西又不是在标准化物证室里保存的,当然找不到dna了。”陶亮说,“通风、干燥、恒温,才有可能持久地保存dna。”
  “你真的不一样了呀。”顾雯雯由衷地赞叹道,“你说得没错,技术同志们虽然梳理好了所有的物证,却很难在这些物证上发现什么新的、有用的信息。这个案子当年也是爸主办的,案子没破,我知道他也一直有心结。他把那堆宝贝笔记全都给了我,那段时间,我就一直在翻爸的笔记,想从笔记里找到一些破案的线索。别说,还真的被我找到了。”
  “是什么?”
  “摄像机。”顾雯雯说,“当时我在咱爸的笔记里看到他为分局技术部门购买摄像机的记录,所以就去物证室里找录像带,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
  “怎么会找不到呢?”陶亮说,“这起案件很有特点,是咱爸购买摄像机后发生的第一起案件,也是分局标准化物证室建成后,物证‘入住’的第一起案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