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3)
事出反常必有妖!
平安镇能在整个大周朝都陷入饥馑、战乱和流民冲击的炼狱中,成为唯一保有收成、维持秩序的“孤岛绿洲”,这绝非一个庸碌无为的县令所能做到!
这背后,定有其他能人。
周衡昌敏锐地意识到,平安镇的抗旱、幸存经验,对于眼下百废待兴、急需恢复民生、稳定秩序的大周朝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这比十个百个吴有德的阿谀奉承都珍贵百倍。
他需要知道真相!
他需要知道是谁在幕后力挽狂澜?用了什么方法抗旱保粮?又是如何组织民众抵抗流民、守护家园的?
这些经验,必须尽快挖掘出来,推广到整个大周朝。
周衡昌冷哼一声,将吴有德的奏折随手扔到一旁,仿佛丢开一块令人作呕的抹布。
他提起朱笔,在一份空白的调令上,迅速写下了几行铁画银钩的字迹,然后沉声唤道:“来人!”
一名身着玄色劲装、气息沉稳的内侍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殿中。
“传旨,命刑部侍郎裴余亮为钦差大臣,持朕手谕及尚方宝剑,即日启程,前往西南平安镇。”
周衡昌的声音冰冷而威严,“彻查该镇县令吴有德所奏‘功绩’之虚实。重点查明该镇在旱灾、流民之乱中得以保全之真实原因、关键人物及所用之法!”
“凡有功者,无论出身,据实奏报,朕不吝封赏。若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墨渎职者……”周衡昌眼中寒光一闪,将尚方宝剑的剑柄重重按在圣旨上,“裴卿可持此剑,先斩后奏!”
“奴才,遵旨!”
内侍接过圣旨和象征生杀大权的宝剑,躬身领命,迅速退下。
一场针对平安镇、针对吴有德,更针对那隐藏在幕后的真正功臣的调查风暴,正以最快的速度,朝着那座刚刚迎来雨过天晴的小镇,悄然席卷而去。
尚沉浸在劫后余生喜悦中的吴县令,丝毫不知,他梦寐以求的“升官发财”,即将变成一场灭顶之灾。
59
第59章 试探
◎试验田亩产惊人,钦差微服私访◎
雨水洗净了尘埃,也滋养了平安镇劫后余生的土地。当天气彻底晴朗,阮玲珑那五亩水田终于迎来开镰收割之日。
除了雇佣的短工之外,阮玲珑的水田里还出现了很多免费帮工。
大家都想知道,她种出来的粮食,到底产量如何?
割谷、脱粒、扬场去壳、晒干,整个过程参与的老百姓极多。一方面是为了回报赵铮和阮玲珑,另外一方面大家也是真好奇,阮玲珑的水田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作为对照的那一亩水田,用的是普通种子和旧法耕种,在经历了大旱和半年的提心吊胆后,竟然也收获了足足三石(180斤)稻谷!
这让老农们啧啧称奇,直呼是阮姑娘带来的福气。
然而,当另外四亩田的谷仓收拢起来称重时,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
最低的一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六石(360斤),最好的一亩,沉甸甸的稻谷堆成了小山,经过反复称量,最终定格在七石(420斤)!
其余两亩也都在六石零两斗(380斤)左右。 ↑返回顶部↑
平安镇能在整个大周朝都陷入饥馑、战乱和流民冲击的炼狱中,成为唯一保有收成、维持秩序的“孤岛绿洲”,这绝非一个庸碌无为的县令所能做到!
这背后,定有其他能人。
周衡昌敏锐地意识到,平安镇的抗旱、幸存经验,对于眼下百废待兴、急需恢复民生、稳定秩序的大周朝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这比十个百个吴有德的阿谀奉承都珍贵百倍。
他需要知道真相!
他需要知道是谁在幕后力挽狂澜?用了什么方法抗旱保粮?又是如何组织民众抵抗流民、守护家园的?
这些经验,必须尽快挖掘出来,推广到整个大周朝。
周衡昌冷哼一声,将吴有德的奏折随手扔到一旁,仿佛丢开一块令人作呕的抹布。
他提起朱笔,在一份空白的调令上,迅速写下了几行铁画银钩的字迹,然后沉声唤道:“来人!”
一名身着玄色劲装、气息沉稳的内侍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殿中。
“传旨,命刑部侍郎裴余亮为钦差大臣,持朕手谕及尚方宝剑,即日启程,前往西南平安镇。”
周衡昌的声音冰冷而威严,“彻查该镇县令吴有德所奏‘功绩’之虚实。重点查明该镇在旱灾、流民之乱中得以保全之真实原因、关键人物及所用之法!”
“凡有功者,无论出身,据实奏报,朕不吝封赏。若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贪墨渎职者……”周衡昌眼中寒光一闪,将尚方宝剑的剑柄重重按在圣旨上,“裴卿可持此剑,先斩后奏!”
“奴才,遵旨!”
内侍接过圣旨和象征生杀大权的宝剑,躬身领命,迅速退下。
一场针对平安镇、针对吴有德,更针对那隐藏在幕后的真正功臣的调查风暴,正以最快的速度,朝着那座刚刚迎来雨过天晴的小镇,悄然席卷而去。
尚沉浸在劫后余生喜悦中的吴县令,丝毫不知,他梦寐以求的“升官发财”,即将变成一场灭顶之灾。
59
第59章 试探
◎试验田亩产惊人,钦差微服私访◎
雨水洗净了尘埃,也滋养了平安镇劫后余生的土地。当天气彻底晴朗,阮玲珑那五亩水田终于迎来开镰收割之日。
除了雇佣的短工之外,阮玲珑的水田里还出现了很多免费帮工。
大家都想知道,她种出来的粮食,到底产量如何?
割谷、脱粒、扬场去壳、晒干,整个过程参与的老百姓极多。一方面是为了回报赵铮和阮玲珑,另外一方面大家也是真好奇,阮玲珑的水田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作为对照的那一亩水田,用的是普通种子和旧法耕种,在经历了大旱和半年的提心吊胆后,竟然也收获了足足三石(180斤)稻谷!
这让老农们啧啧称奇,直呼是阮姑娘带来的福气。
然而,当另外四亩田的谷仓收拢起来称重时,所有人都惊得合不拢嘴。
最低的一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六石(360斤),最好的一亩,沉甸甸的稻谷堆成了小山,经过反复称量,最终定格在七石(420斤)!
其余两亩也都在六石零两斗(380斤)左右。 ↑返回顶部↑